听新闻
放大镜
糊纸墙与贴年画
2025-02-24 10:18:00  来源:检察日报

  腊月廿三农历小年,家家户户大扫除,除旧迎新,这个民俗已经流传很久很久了,现在还是。所不同的,是扫除后的一些民俗活动有了变化,比如供灶王爷,我这“60后”就没见过,糊纸墙、贴年画更多地是存在于记忆中。

  糊纸墙主要在农村,是农民居住在自建的以土木结构为主的平房时代。这类房屋人们习惯叫土平房,房子的墙壁里子都是黑油沙,一刮一碰都会掉沙子,屋顶也没有用人造板吊的棚,直接可以看见房顶的椽子和笆片。这样的屋子不卫生、不亮堂、不保暖,即便是其他结构的房屋里面也是如此,所以人们都想办法用纸糊上。条件好一点的人家还要把棚顶处理一下,就是用高粱秸做吊子,再糊上纸,新吊的棚与椽子和笆片组成的棚顶有个空间。这样墙壁、棚顶用纸一糊,既干净又好看,但得年年糊一次。人们都把这活儿放在小年扫除后,过年时屋里会更亮堂,突出个“新”意,来人一看“这家人会过日子”!

  就这样年复一年,一层接一层,墙壁棚顶就成了纸壳,保暖的功效也就凸显出来了!

  这么一说,似乎很容易,其实不然,糊墙糊棚的纸太难求了。计划经济年代,人们手头那两个钱儿,吃穿都不宽裕,孩子上学买个纸笔都很费劲,哪来的“经费”去买新纸糊呀,只能用旧纸,不少人家用的是孩子们用过的课本。再有就是旧报纸,虽说是旧报纸,但对农家来讲是上等品了,也得去买。一年冬季,姐姐到舅舅家串门回来说,舅舅家的棚和墙是用老旧的报纸糊的,还有解放前的呢。那时觉得还是自家的报纸好,有种自豪感。可现在看来,还是人家的好,解放前的报纸,绝对有收藏价值!当然,那时也有卖现成的印花的纸,可有多少人家舍得花钱买呀。

  这个“纸源”我家还行,父亲在农场场部上班,从年初到年尾,他办公室的报纸差不多够了,平时拿回家的报纸母亲当宝贝似的放到柜子里攒起来。

  要把墙棚糊好,也不容易,要求手巧一些,纸缝压齐,做到横平竖直,方向要一致,尤其是墙壁,更不能让字体、图片“脑袋”朝下。我小的时候看大人糊,再大些能干活了,给糊的人递刷了糨子的纸,后来我也就成“技师”了,读高中、大学放寒假回家都有这活儿——这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了。成家后,虽然住在旗城关镇,可也没少糊墙糊棚,自己小家的、母亲家的、岳父家的。岳父干活很挑剔,但对我糊的墙棚还是很满意的。

  对了,在精神生活比较贫乏的年代,报纸糊的墙棚还给我们带来不少乐趣。没上学时,一个小朋友还邀我去他家看刚糊完不久墙棚上报纸的图片,虽说不识字,但可以看个新鲜。等到字认得多了,兄弟姐妹们,互相找字,一个人读出墙或棚顶报纸上的一句话,多为字号大的题目,然后让别人去找,也很有意思。墙上报纸的内容个别还记着,像我家炕梢东墙曾经糊过一张大版面宣传张铁生的文章《迎风斗浪的年轻人》的报纸,内容看不下去,但题目记住了,每天只要铺完被子就能看到。还有个故事,冬天,一个老爷爷躲在大树后,野兔来了,他把狗皮帽子扔过去,野兔以为老鹰来了呢,愣神看天上的工夫,老爷爷迅速上前抓住。这是我在炕梢脚底下南墙糊的《哲里木报》上看到的……

  墙糊完了,就该贴年画了。

  那时乡村卖年货的就是供销社,进入腊月年画上了柜台,各家不管手头有多紧,也都要挤出些钱来买年画。

  年画的内容很丰富,有娃娃抱鲤鱼的单画面年画,有一组两张每张上又分为两幅往往是以花呀、鸟呀为内容的竖幅单面画,更多的是连环画性质的年画,这类年画基本上是体现时代精神的电影。按照记忆的顺序,家里贴过《草原英雄小姐妹》,还有一个名字没印象了,但是年画的大致内容还残存点儿——一个小女孩给公家放鸭子,丢了一只,被两个解放军阿姨捡到了送了回来。这两幅年画的画面都是动画样式的。后来呢,又开始多了样板戏为内容的年画,像《红灯记》《沙家浜》等等,再往后呢,有《花为媒》……

  卖年画时供销社好不热闹,柜台上面悬空拉一根线,像晾衣绳一样,在这根线上挂满了编了号码的花花绿绿的各色年画样品,一群没事儿的小孩子们挤着上前看新鲜,腿快的跑回家告诉大人赶紧去买。大人们呢,在柜台前翻看着样品,喊着相中了的年画样品号码,售货员手脚麻利地给顾客一张一张地从一沓沓年画中挑出来。因为女孩子细心、美感好,所以我家买年画的活儿都是姐姐干。年画买回来后,家人们略看一下就卷起来,并且用别的纸包好“封上”——怕弄脏,只有贴到墙上后才能饱饱“眼福”。贴的时候也是相当重视,先是家人设计一下哪幅画适合贴在哪儿,然后一个人贴,别人给“吊线”,保证要贴正,而且画与画还要贴齐,不能高低不一。

  贴年画,作为过新年的一个传统习俗,应当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悄然淡化了,现在过年,偶有人家贴,也只不过是用塑光纸印的有娃娃、有鲤鱼、有金银财宝的水彩画,贴也就是那么一张而已,孩子们也都不会争着抢着看了,也很少有人称其为年画了。

  糊纸墙、贴年画已经成为一道过去岁月的痕迹,乡村土平房早已变成了大瓦房,在城镇瓦房变成了楼房,室内墙壁、天棚用现代装潢材料装修得雪白明亮,而且冬暖夏凉,小年时轻轻一扫就窗明几净了。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人民检察院)

  编辑:王强  

上下篇导读

 · 心安如磐
 · 腊梅迎春
 · 弄弦成茧
 · 开往春天的列车
 · 我的春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