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我成了女儿的“绊脚石”
2025-02-24 10:13:00  来源:检察日报

  没有想到在知天命的年龄,我转岗到了检察院工作。宣读任命文件时,心底不禁生出“时间赠予我”的感慨。我更没想到的是,我成了女儿的“绊脚石”!

  女儿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大四期间,她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备战素有“中国最难考试”之一的国家司法考试。经过几个月刻苦学习,投身考场,两番苦战,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得法律“A证”,我为孩子的青春励志感到欣喜和骄傲。

  我曾经在组织部门工作过,也就有了这次转岗到检察院从事政工工作的缘由。因为长期从事组织人事工作,故在孩子就业方面思考得要多一些深一点,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自然要提前为孩子的毕业作规划:以女儿所学的专业和获取的资格证书,毕业后选择人岗相适的基层法检两院“考公”,竞争相对较小,上岸几率大,不仅工资有保障,还有威严内敛的制服穿,好不美哉快哉!

  然而这仅仅是我的一厢情愿。理想比天高的女儿对体制内的“铁饭碗”不屑一顾,她说体制内虽然衣食无忧,但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缺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搏击激情和挑战快意。她显然视“考公”为一件探囊取物的易事,典型的年少轻狂!她说豪情趁年少,要出国留学,去外面的世界学本领开眼界长才干。其实,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日益强起来的中国已成为不少外国学子向往的留学之地,我心里不赞成,但还得尊重孩子的选择。

  大学毕业,受困于新冠疫情肆虐,女儿留学不成,随即杀奔省城一家民营企业从事法务工作。从小到大呵护有加的“小棉袄”不再依恋家了,如断线的风筝,就这样脱离父母。我心里实在难以割舍,不禁感慨:所谓天伦之乐,最忆是童年。孩子还未入学时的时间是父母的,“绕膝承欢童稚趣”让人幸福而陶醉;孩子上小学时上学路上和放学时间以及寒暑假是父母的,此时与父母如影随形,累并快乐着;上初高中后,寒暑假的时间是父母的,虽少却珍贵;上大学后寒暑假里零星的时间是父母的,虽少却可以慰藉;大学毕业后零星的节假日时间不一定是父母的,但至少有期盼。阖家欢乐的时间因时空的变化而变少,但始终令人期盼而愿意等待,这就让人生有了牵挂有了念想有了守候,也就有了意义。一生抚养的“一生所爱”就这样与父母渐行渐远,终将告别。这种告别对于父母而言,终是岁月流逝的难以割舍,对于孩子而言,终于从跑道上一飞冲天,自由翱翔,满眼看不见她的人影。

  工作半年后,那家实力不俗的民企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之下收缩经营,降薪减员。薪酬下滑,女儿辞职,在家过起“躲进小屋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日子,彻彻底底地栖居了。

  孩子在外闯荡父母担心,赋闲在家父母揪心,这是父母的矛盾心态。因此我高度关注“考公”、国企招考,一有信息,就推送给她,希望她报名试试,但她依然无心看这边风景,对我的主张不置可否,错过好多场考试。

  时光容易把人抛,转眼女儿毕业已一年余。2021年省考报名前夕,外出找同学散心回家的女儿冷不丁地说了一句:“我报考公务员了,是咱们当地的检察院。”我心下窃喜,女儿终是回心转意到我规划的人生道路上来了。但随即她又补一句:“我是陪同学考着玩儿的。”想想也是,别人家的孩子在半年前就已投入备考,而她报名到考试就一个月时间,不是玩儿还能是什么?

  报名之后,她有兴致时就看看书刷刷题,没兴趣时就睡大觉,完全一副“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逍遥自得,在我看来甚至有点摆烂的架势。备考期间的孩子比较敏感,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却不能催促她学习,免得适得其反。我三缄其口,一个字也不敢说。

  笔试成绩公布,结果确实是“陪同学考着玩儿的”,但女儿却高兴得很,拉着我狠狠表扬她自己:“看来我是有考试天赋的哟,几乎‘裸考’,排名第四,差一点就进面试了!”一次“陪考”展现了她的潜能,激发了她的兴趣,她说:“我正式宣布,投入国考、省考备战!”

  高考时的那个女儿又回来了。她制定学习计划,以高度自律备战从业之战。经过三个月的煎熬苦学,她投入国考,继而省考。笔试成绩公布,两样均入面试,全家大喜。在面试中,国考笔试排名不占优,面试分不理想而落败。省考面试成绩不俗,获得88点几的高分,岗位第一,但与笔试成绩第一者差距较大,综合总分以微弱之差未能逆袭,令人扼腕。

  认真之后的失利对人的打击是很大的,女儿闭门好几天,让我们担心得坐卧不安,开导安慰的话语欲言又止,最终我们只得以“精神胜利法”自吹自擂慰藉自己:孩子已经很厉害了,省考如果不是选省会的热门单位,放到区县级是妥妥的上岸考分……

  但,现实只有结果,没有如果。

  女儿冷静平复下来后说,不甘心失败,要再战一次。我们一家人分析,之前在岗位选择上好高骛远了,都是选择国家机关、地市级机关,人人力争上游,高手都择高处。若再战,为稳妥起见,省考就选我们县的检察院。

  在省考发布公告开始报名的前几天,我调到我们市检察院工作。按照报考规定,我在检察院任班子成员,直系亲属不能报考。女儿听了,很是烦闷和委屈,抱怨我占了她的工作岗位。我苦着笑脸,建议女儿报考当地法院,同样是在家门口工作嘛。女儿说她就喜欢检察院,继续报考上次失利的国考岗位和省会城市的地市级机关公务员岗位——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女儿勇气可嘉,但是却屡屡让我感叹造化弄人:自己竟然无形之中阻挡了女儿的从检之路。

  好在,女儿在300多人的国考岗位竞争中杀出重围,笔试面试一骑绝尘,成功登陆上岸……

  我不是法学专业的,因组织和工作需要,“跨界”调到检察机关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但却因我的到来导致女儿不能报考当地检察院。原本希望她在家门口工作,却意外把她“逼”到更高平台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不禁感慨:人生的得与失,真的是一言难尽。不过,只要一路向阳,终会春暖花开,只不过是绿肥红瘦而已。

  如今的我,算是替女从检,穿上又飒又有范儿的检察制服,着公正之袍,这让我更加把“形象”二字牢记于心,包括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提醒自己始终做到心中有检、心中有畏。穿上检服,与众不同;检徽在胸,克己奉公。在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之际,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作者单位: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检察院)

  编辑: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