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检察院建立公益诉讼案件 线索发现和移送内部协作配合机制
2018-05-07 09:43:00  来源:

   近日,连云港市检察院出台《连云港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在民检、行检与办公室、侦监、公诉、控申、案管等部门间就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发现和移送建立内部协作配合机制,着力推动公益诉讼工作深入开展。

  《意见》从三个方面建立公益诉讼线索发现和移送内部协作配合机制。一是明确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意见》明确公益诉讼案件包括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与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前者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有重大损害危险的行为的案件;后者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或者有重大侵害危险的案件。二是建立案件线索发现移送机制。《意见》详细列举了可能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案件类型,明确侦监、公诉、控申等办案部门移送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具体情形以及移送方式和程序;办公室应在代表委员联络工作中注重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中发现和移送公益诉讼线索;案管部门应将监管中发现的可能涉及公益诉讼的案件清单按月移送并配合民检、行检部门查阅相关案件资料。三是建立案件线索审查反馈机制。《意见》规定民检、行检部门是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送工作牵头部门,指定专人接收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并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对相关业务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应当在案件办结后十五日内将最终处理情况及相关法律文书向移送部门反馈,在公益诉讼工作中发现涉嫌刑事犯罪线索的,应当及时将犯罪线索及相关材料移送相关业务部门。 

  (编自市院民检处报送信息) 

  编辑: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