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近年来在全市人大会议上所作的市检察院工作报告,有一个关键词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司法为民。每一次报告,检察长都用大量的篇幅讲服务民生。而其中的每一项举措,每一组数据,都凝聚着检察机关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开展专项行动,下大力气查办危害民生民利的犯罪;加强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司法保护;检力下沉,贴近百姓,完善服务,保障民生长效机制……
五年来,正是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铺上了浓重的民生底色,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严查犯罪:正义力量护民生
市检察院牢固树立人民检察为人民的宗旨意识,要求两级检察机关检察工作应该着眼民生,保障民生,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依法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权利。”
依法严查危害民生的各类犯罪,及时回应群众关切。2012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积极参与和深入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工作:积极参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专项工作,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专项工作,组织开展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
近年来,“瘦肉精”、“地沟油”、“毒豆芽”、“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不时刺痛百姓敏感的神经。为保障食品安全,全市检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重拳出击,打响了“餐桌保卫战”。深入开展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和专项打击,监督移送案件43件,提起公诉426人,其中提起公诉非法销售问题疫苗犯罪7人,查处案件背后防疫保健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罪6人。
疯牛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我国明令禁止直接或间接从疫区巴西输入牛及其相关产品。但是,仍有不法分子顶风作案。2014年4月,灌云县检察院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批捕了8名犯罪嫌疑人。自2013年年初开始,涉案的8人分别从广东、广西、武汉、河南等地购进未检疫的巴西牛肉,运至江苏徐州,然后出售给灌云等地数个牛肉批发门市,仅在灌云当地,就有约300吨巴西牛肉被送上餐桌,涉案金额1300余万元。
检察人员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灌云县食品市场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例如:市场上销售的牛肉没有检验检疫手续、缺少中文标识、从事销售的人员不知晓国家禁止销售巴西牛肉、市场监管不力、各部门职责不清等。结合办案,检察机关及时发出检察建议,提出明确分工、加强监管、开展专项整治等针对性极强的建议,被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全部采纳,推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鲜肉和肉制品专项整治活动,在排查和解决问题隐患的同时,建立有效机制,保证了辖区内鲜肉和肉制品食品的安全。
2016年3月,山东破获震惊全国的非法疫苗。连云港市检察机关高度重视,及时介入,迅速行动,提起公诉非法销售问题疫苗犯罪7人,查处案件背后防疫保健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罪6人。
闫瑾伦是江苏某医药公司的一名销售员。因为职业的关系,深知疫苗流转环节利润巨大。2011年,闫瑾伦通过QQ群认识了山东菏泽人庞红卫。听说庞红卫“能从厂家直接拿货”,心热不已的他多次从庞红卫处购买疫苗。同时,他还通过“武汉生物制品交流”QQ群联系,从其他人手中购买流感、乙肝等疫苗。从这些人手中,闫瑾伦可以轻易购得各种疫苗,然后加价卖给邻近县区的疾控部门基层站点转手牟利。
灌南花园乡卫生院防保所所长陈勇就是他的主顾之一,按照有关规定,防保所使用的一类疫苗、二类疫苗按规定全部应该从县疾控中心购买,一类疫苗为免费领取、免费发放,二类疫苗为自愿购买的人接种使用。由于闫瑾伦卖的疫苗比县疾控中心便宜,为了多赚钱,他多次从闫瑾伦处购买二类疫苗。为瞒天过海,他采取了先从县疾控中心进一部分疫苗,然后联系闫瑾伦购买相同种类和厂家的疫苗。并将来源不同的疫苗混在一起,一部分留在自己的防保所使用,另一部分送到各村卫生室或卖给其他防保所使用。陈勇先后20余次从闫瑾伦处购买流感、乙肝、风疹、乙脑等疫苗20余万余元。2016年4月,连云区检察院以非法经营罪对犯罪嫌疑人闫瑾伦、陈勇批准逮捕。
特殊保护:司法关爱暖人心
司法,不只是雷霆万钧,也有春风化雨的一面。五年来,检察机关结合办案,延伸监督效果,不断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和服务。
积极推进“护苗”行动,切实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全市两级检察院均被授予省级青少年维权岗,灌云县检察院被授予国家级青少年维权岗。
2015年10月中旬的一个下午,灌云县四队镇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在晾晒玉米的院坝上,刚放学回家的陈氏兄妹和几个检察官叔叔阿姨在玩着游戏,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他们脸上…… 时值深秋,天气已经有些微寒,在斜阳的映衬下,阵阵欢声笑语为小院增添了浓浓暖意。
陈氏兄妹的父母婚后感情一直不好,时常因为家庭琐事争执。父亲陈某外出打工后,双方关系更加恶劣。2014年母亲李某带着年幼的一双子女瞒着丈夫到连云港市居住。丈夫陈某回家发现妻子儿女不在,到处找寻无果,萌生了报复妻子的念头。2015年1月,他在某小区附近发现了妻子李某的踪迹。当时,李某带着4岁的女儿正准备去幼儿园,陈某冲上去,和妻子发生口角,继而掏出凶器将妻子杀害。这一切,都被4岁的女儿亲眼目睹。
陈某投案自首后,陈氏兄妹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连云港市检察院在查办该案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为陈氏兄妹申请了3万元司法救助资金。在检察院的帮助下,村里为陈家办理了低保,学校也为陈氏兄妹减免了学杂费。
这次检察院到家里进行回访,还为陈氏兄妹带来了书籍和玩具,来的7个检察官中有3人是该院团委“心心点灯”公益组织成员。
连云港市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关注到服刑人员子女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本该天真烂漫、求学向上,却因亲人入狱导致亲情缺失、经济困难,他们或自闭,或失学,或流浪……有的甚至沦为“第二代”罪犯。正确看待他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健康成长,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2014年开始,连云港市检察院团委经过认真筹备,发起了“心心点灯”关爱服刑人员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广大干警,特别是青年干警通过心理健康干预、生活困难帮助等手段,为他们点亮一盏照亮前行方向的心灯。
“心心点灯”关爱服刑人员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以来,连云港市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组织干警志愿者深入监狱、看守所、劳教所,发放在押人员子女困境调查问卷500余份,切实掌握目前涉罪人员子女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收集的困难需求进行梳理总结,形成调查汇总表。将梳理出的260个问题逐一分析建档,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计划和完成时间节点,同时协同地方和相关部门,帮助服刑人员子女解决低保、义务教学、落户等生活难题,对其他困难需求建立长期帮扶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回顾五年的检察历程,受到司法保护“偏爱”的不仅仅是未成年人,每年的检察工作都会留下司法保护的重重印记:扩大司法救助范围,对刑事被害人因无法获得犯罪人经济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积极协调有关方面给予救助。
机制平台:实现检民零距离
百姓萦怀,万事不难。对检察机关而言,制定落实各项司法便民、利民、护民的长效机制,拓宽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平台,便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直接体现。
拉近检民距离, 着眼解决群众诉求,全市两级院开通12309检察民生服务热线,建成两级检察院检察为民服务中心,推进检力下沉,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全市检察机关通过设立派出检察室、检察联络站等,完善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您好,这里是连云港检察12309民生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连云港市检察院的“民生检察服务热线”接线员小庄刚一上班,就接到了一个电话。
“我是小青,您还记得我吗?”电话那头的女性声音让小庄觉得似曾相识。很快,小庄就想起了几个月前自己接过的一个电话。
那是2012年7月的一个早晨,同样是当天的第一个来电。电话里的女子一直在哭泣,好像充满了委屈。小庄边听边问,过了好一会儿才听明白这名女子的情况。
原来,女子名叫小青,曾被他人强奸,罪犯王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法院判处实刑。但让她震惊的是,王某不但没去坐牢,反而出现在她的面前,洋洋得意地奚落她:“你告我又能怎么样!我不是没事了吗,你能拿我怎么着?”小青受打击后精神恍惚。她听说连云港市检察院开了个“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通了热线电话。
这一申诉引起了连云港市检察院的高度重视,他们立即指派专人调查核实。经检察机关调查,王某本应收监,但因为患有糖尿病及心动过速未被投送监狱执行刑罚。检察人员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及时调取了相关法律文书、王某的体检报告等材料,对被害人反映的内容予以核实。查明情况后,承办人员立即协调法院对王某的相关病情进行法医鉴定。经鉴定,王某并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在此基础上,连云港市检察院依法监督,王某被投送监狱执行刑罚。小青再次拨通热线,就是专程表达谢意的。
该案的成功办理只是连云港市检察机关依托“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一个缩影。为了放大“民生检察服务热线”的作用,连云港市检察院通过与市法院、公安局、信访局、司法局等12家单位建立联动协作机制,最大限度发挥职能作用,共同为群众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力量。坚持民生优先,继续加强和改进司法为民的检察举措,顺应百姓的新期待新要求,为百姓的公平梦、平安梦、幸福梦护航,这是检察工作的演进逻辑,也是检察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