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几笔些许字,感慨万千涌心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泪点变得越来越低,一首动听的歌曲,一部感人的电影,一则深情的故事……都能心声喧嚣,不能自已。最近各大卫视热播的谍战大剧《风筝》已悄然落幕,一部被禁播多年电视剧,一个撰写有血有肉的剧本。每天两集的播放速度远跟不上寻找“影子”的节奏,对特务的好奇心终于让自己在电视未播完前读完了原剧本小说《断刀2》。
虽然看过很多谍战剧、反特剧,但《风筝》的许多电视片段、故事情景仍然能直击心底:陆汉卿无所畏惧地一头迎向竹签任它贯穿自己脑髓,小女孩周乔抱着硕大的油纸伞在街巷一次次守望父亲而不得,“六哥”颤抖着把枪口对准了“兄弟”宫庶的后脑勺,郑耀先看着自斗了一辈子的伴儿“影子”韩冰喝下毒药……无一不为之动容。
信仰的力量无比强大——这是该故事的核心价值理念。该故事之所以能牢牢锁住了大家的心,正是由于这首信仰的颂歌动人心魄,在信仰面前不分彼此、对错,只要坚守,无论艰难困苦都能获得成功。如剧评人李星文所说,“一顺到底的革命故事是经不起推敲的,没有内心煎熬的文艺作品是无法传世的”,《风筝》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又重新唤起大家的激情,在于它从三个维度,触到了人性共通之处,探测出了信仰的至高无上。信仰与生命孰轻孰重,这是英雄无需选择的选择,无论是敌是友,只要有信仰都能称之为英雄。
郑耀先是一名长期潜伏在敌人心脏地带的优秀地下党员,由于单线联络人的牺牲,从此成了断了线的“风筝”,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接受组织调查、受怀疑期间,又被委以另一项特殊任务,公开的身份,他是周志乾,一个“具有重大嫌疑的历史反革命”,需要在劳教农场里进行改造,被自己人唾骂、厌恶。暗地里,他一方面仍在追踪国民党特务“影子”的下落,另一方面他收下共产党员马小五为徒,为组织培养新一代侦察员。
关于隐蔽战线的奋斗价值,郑耀先至少对马小五说过两回。一次是在刚“拜师”时,他说:“大丈夫顶天立地,命可抛,义不能绝,这个义就是信仰,这个世界没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另一次是在马小五看似学成出师前,他如此点拨:“在我看来,你还缺少了点什么。缺少了对理想的执着,也可以说是一种信仰,那是一种甘愿为理想献身的信念。没有它就等于没有了灵魂,没有这种信念,我永远都不可能让你出徒。”
为理想而献身,多么朴素却重如千钧的一句话。当信仰与生命摆放在同一个天平上,看看被酷刑折磨的曾墨怡如何咬紧牙关,听听身陷囹圄的陆汉卿怎样慷慨陈词,说说郑耀先被自己人侮辱多年仍然执着的那份坚守,与其说坚定的共产党人掂出了信仰与生命孰轻孰重,毋宁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这是多少无名英雄无需选择的选择。当信仰与情感交锋时,他们牺牲了淳朴人性中最基本的关系
《风筝》的片尾有段字幕反复发问:“信仰至高无上,到底至高无上到什么程度,什么层次,才能够让你有决心,能够牺牲到你最淳朴人性中最基本的关系?”
或许,郑耀先的情感坎坷路可做注脚。大结里,已是垂垂老朽的他坦露心迹:“我这一生,喜欢过三个女人,只有程真儿是自己的同志。”程真儿,那个与郑耀先在军统眼皮底下谈柏拉图式恋爱的姑娘,她会给爱人织毛背心,“这样敌人的子弹打过来时,可以不那么疼”。爱情还不及绽放,姑娘就惨遭暗杀。而目睹了一切的他,是继续潜伏,还是不顾身份暴露的危险为爱挺身?郑耀先是如此表现的:他照例切着牛排,请西餐厅的服务员播一曲《晴朗的一天》,转身亲手将程真儿的骨灰撒在风里。当信仰与情感交锋,他牺牲了淳朴人性里可贵的爱情。
发妻林桃出身中统,他们从互相试探到假戏真做,从“睡觉都睁着第三只眼睛”的互不信任,到最终交付真心,动荡岁月磨出了身经剧变后的夫妻情真。奈何,信仰的殊途,无法让两人同归。洗尽铅华后的林桃在知悉丈夫共产党人的身份后毁容自杀,而郑耀先为了继续静默地执行任务,不得不任由独女周乔流落他家。于是,小女孩一次次盼父而不得的场景,终究化作了整剧开头的一段独白:“那一年的冬天,我写完了一本书《他的军统生涯》。书里的主人公郑耀先是我的父亲,不,他不是我的父亲。”信仰与情感交锋,他到底是牺牲了淳朴人性中最基本、最难以割舍的血缘亲情。
当伟大的信仰与执念对决,正义必胜。
穿过了生命的迷雾,又跨越了人性的沼泽,信仰可以是比生命和情感更不竭的力量。那么,在抵达彼岸之前,真正的信仰者还会经历什么?让伟大的信仰与另一种坚定的执念正面交锋,这恰是《风筝》最独到之处。这部剧中,信仰是共产主义者伟大的名词,虽然军统、中统的阵营里也有坚定的主义者,如宫庶、如延娥,如几十年潜伏的“影子”,他们心怀坚定的执念。对人物宿命的处理,显示出创作者的智慧。一个天空上的“风筝”,一个黑暗里的“影子”,同样果敢又沉稳,同样对自己的理想忠贞不渝,因为这“错位”的命运,他们无意间照见了彼此的动荡一生,一个向光明敬礼,一个黯然自尽。“影子”及其背后的力量为何会溃败?剧里有显示,不是他们不够坚定,而是历史和人民会选择光明的信仰。当陆汉卿受尽折磨,却在刑架上用四川话一次次背诵《为人民服务》时,当“风筝”为陆汉卿的牺牲悲痛欲绝,在被烈士鲜血染红的石墙前也含泪背诵《为人民服务》时,让我们感动的是伟大的精神力量,它来自光明,来自崇高的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共产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一次次在影片里光芒四射。
只要有情有义,英雄不论出处。
这部故事色彩不谈,至少在刻画人物性格上跟一般脸谱化的处理要优秀很多,剧中的国军阵营里也有持有信仰的真汉子,先说说已逃离大陆在台湾衣食无忧的宫庶,知道了郑耀先下落后,为了当年“六哥”对自己的情意义无反顾的重回大陆;宫庶的死让我差点落泪。46年开始,郑耀先在他心目中就是不同于其他国军长官,他没有靠送礼等行贿方式得到信任跟重用,这对他这种怀才不遇的人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所以他喊了14年的六哥,心心念念,我感觉比他的爱人的地位更高。当在六嫂坟前苦苦守了好几天,差点饿死时看到千盼万盼的六哥终于出现了,他觉得光明就在眼前。谁知正想一起闯荡的时候,发现六哥竟然用手枪指着他时,从精神上是完全崩溃了。牢中两人喝酒时,宫长官还只以为六哥是个叛徒砸了他头。六哥说出他真正身份时候,他是彻底认输了。再看看在大陆卧底多年的“影子”韩冰,曾经历风光无限,也曾饱尝各种心酸屈辱,但为“党国”仍然无怨无悔的苦苦追寻“风筝”的那份执着,当韩冰得知郑耀先是共产党时的那份绝望和不舍时,内心真的动容了,苦等了十年的心灵上的伴侣,在服毒自尽前做好了满满一桌郑耀先爱吃的酒菜,十年后的一面也是最后一面,为台湾发出最后一份情报后在爱人的面前喝下毒酒,没有一处不让人感动。
很多网友觉得郑耀先这个做法太过残忍,他完全可以拒绝协助组织抓捕宫庶,也完全可以隐瞒韩冰就是“影子”的事实,理由很简单,郑耀先到死都没有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共产党人的同志,一直都他、侮辱他、委屈他的都是自己人,而对他心肠挂肚却是宫庶、他的心灵寄托正是韩冰,以为他“牺牲”,为他举行隆重仪式的,认为他是人的人却远在台湾……的确,如果不带政治色彩,看完整个故事确实只有这个感觉。
但郑耀先是名有信仰的共产党员,正如他对宫庶说的那句话:“我从来没有背叛党国,因为我一直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正如他临死前在病床上手写下最后的唯一愿望“我想看升国旗!”……此刻我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