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家风里透着精气神
2018-01-23 09:24: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吴敏 魏红杰 梁立旗 丁志方

   三个拖把一堂课

  单位搬新家,我把之前用的三个旧拖把随手扔到门外,说:“回头买新的吧,花不了几个钱。”同事老周不动声色地把旧拖把拿回来,说:“这些拖把都好着呢,洗干净了可以继续用。”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讲给父亲听,评价老周老脑筋。谁知,父亲当场给我上了堂思想教育课。

  父亲说,古往今来,从墨子的“节俭则昌,淫佚则亡”到荀子的“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从《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都谆谆教诲后人:不可丢弃节俭的美德。

  “也许你们这些年轻人会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偶尔浪费一点儿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你不要忘了,如果每个人都浪费那么一点儿,加起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父亲说着,拿出手机,“百度”出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反问我:“你们单位不是总组织你们党员学习吗?你说说看,随便扔公物,不该浪费的也浪费,就是你从《准则》里学到的?”听完老爸的话,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第二天,我早早到单位,去水房洗干净了旧拖把,轻轻立在墙角边。我发现,它们和我们崭新的办公室毫无违和感。

  (吴敏 北京市海淀区微臣培训学校)

  老婆的“针线筐”

  老婆善于打理家务。以前,家里有个大的针线筐,窗帘、沙发罩、门帘、被褥,都是她一针一线缝制的。现在,家里还有个小的针线筐,裤线开了,扣子掉了,老婆顺手就缝好。

  在老婆的影响下,家里一直保持着勤俭、朴素的家风,在穿衣着装方面只求干净整洁,不追求品牌,不与人攀比。孩子也从小养成了不乱花钱、爱惜东西的习惯。也许正因为这些好的家风,在我自费攻读研究生的三年里,一家三口在老婆1000多元的工资下挺了过来,孩子也考上了理想大学。回想起这些来,心里依旧觉得暖暖的。

  时代不同了,人的观念也在变,但有些东西永远不能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异常丰富的今天,它的表现形式也变了,但它的内在本质却没有变,它依旧能使人性升华,让人心地善良、人格高尚。一个有着勤俭节约家风的家庭,肯定是一个向善的家庭;一个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肯定是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崇尚节约之风,让节俭引领新风尚。

  (魏红杰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检察院)

  回想我家筑房路

  因为家里孩子多,从小到大,“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我们姐弟衣着的常态。这句话不但陪我们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还帮我们从小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我们终生受益。

  就从我家勤俭筑房说起吧。原先家里九口人就挤在四间矮草房里,1979年,勤俭的父母有了点积蓄,便有了盖新房的念头。那时请不起人干活,我们全家上阵,最终搭起了一个宽畅安宁的新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哥哥结婚需要准备新房。那时候,家里的生活虽有了改善,但并不富裕。于是,全家人又齐心协力,一点一滴地省出盖房的资本和材料,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愣是在老屋后面建成了四间砖瓦房。

  这些年,我们兄妹七个虽没大富大贵,但凭着从小秉承的踏实努力和勤俭持家的家风,相互帮衬着,陆续为孩子们在城里买了房,装修也是自家人帮忙,省下了一大笔钱。

  其实,我们家的故事是很多普通中国家庭勤俭持家、努力生活的缩影。如今,国家越来越富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年轻人都没有经历过艰苦岁月的磨练,因而不知道勤劳和节俭的可贵。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身边不乏一些安于享乐、生活浪费甚至奢靡的人,他们在纸醉金迷中迷失自我,不但丢了做人的本分,甚至堕入腐败深渊,最终身陷囹圄……这些悲剧提醒我们,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勤俭节约的美德都不能丢,它不但会在逆境中给人以力量,也能让人在顺境中不迷失方向。

  (梁立旗 安徽省含山县检察院)

  一把干米饭

  “奶奶,米哟!奶奶,米哟!”这是50年前弟弟的惊喜。每次家里人说到这件事,我的泪水都在眼眶里打转。让弟弟惊喜的米,其实就是一把晒干了的干米饭,一把让我终生难忘的干米饭。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在江都兴修南水北调的水利枢纽工程,调集了全县男女劳动力到工地上开河引江。正值壮年的母亲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名挑河工,把我和弟弟留在家里由奶奶照看。

  挑河的劳动强度很大,吃不饱肚子是绝对干不了的。但为了正在长身体的我和弟弟,母亲每天都会在她的工饭中省出一把米饭来,垫在纸上,摊在河堤上,晒干了再带回家给我们“改善生活”。

  母爱无边,影响深远。在我心里母亲省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那一把干米饭。时至今日,每当看到有人浪费粮食我就心疼,总觉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弃之不该。

  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开始,这种节约的思想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在后来的工作中,它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刚到检察院那阵子,全院的办公用房不足300平米,有近一半的科室在一个小旅馆的顶层租房办公,破旧拥堵,令人窒息。

  身为检察长,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与党组一班人反复商量后,我带领专门的小班子,数次找领导,跑部门,寻求理解和支持。院里不少人心存疑虑,担心钱的问题解决不了,但我吃了秤砣铁了心,困难再大也要上。在我们的努力下,市里终于同意立项,并计划分五年拨500万元建设资金。

  其实,这些钱远远不够,先期征用土地就不止100万元,但是我坚信,资金问题总能解决。施工中,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努力节约每一分开支,能省的费用都尽量俭省,一定要把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2003年10月,新的办公大楼终于落成了。乔迁之日,不少干警深情地说:“我们终于有个家了。”那一刻,我眼眶里满含泪水。

  编辑:王强  

上下篇导读

 · 如果你想来这里
 · 老屋
 · 鞭炮声声
 · 我的小人书时代
 · 触摸故乡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