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的北京城
2017-11-24 10:08: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艾实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北京是个“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地方。因为那时每逢春天来了,柳树发出绿芽,哥哥姐姐们纷纷去折柳树枝,做成柳笛来吹,北京城的天空满是飞絮和来自南方的群燕。

  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还被城墙围绕着。那时奶奶带我去北海公园,说是去看荷花,进园不久我便不断地喊“不好玩”。我最喜欢的地方是离我家不远处的那片大约六七百平米大的树林。树林的东面紧挨着一家工厂,里面昼夜不停地传出织布机的轰鸣声。西面是一座小院,那扇临街的院门总是紧闭着,除了东墙外的一棵古树把枝叶探进些许,谁都进不去。树林中央有一座小巧精致的庙宇,琉璃瓦的庙顶上站着成排的走兽。这里就是我童年时代最喜爱的花园。

  夏天里,林中的灌木丛中探出些许细碎的小黄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花草也伸展出五颜六色的花朵,招来一些蝴蝶围绕着它们上下飞舞。

  顺着城墙根儿向西跑上两三百米,就是雍和宫。雍和宫西侧的城墙被打开了一个豁口,修了柏油路,贯通了城里与城外的交通,城墙外面有一条护城河,河水虽浅但水流却很急,水面上有平稳飞翔着的蜻蜓和箭一般掠过的飞燕。

  夏日里,护城河两岸的柳树像是巨大的遮阳伞,任凭骄阳似火,树荫下总是清清凉凉的。那些粗壮的垂柳把一条条柳枝垂向地面,有的还探入了河水,在哗哗流淌的水面上划出一道道痕迹。

  河上有座桥,过了桥就到地坛公园了,那是练武人的好去处,每天早晨,公园里那些高耸入云的参天古柏下都聚集着不少人,练拳脚、练刀剑、翻跟头,还有教授徒弟的,好生威武。用大块青砖垒砌起来的城墙就是北京城内与城外的分界线,年龄大一些的男孩子们经常冒着危险去攀爬那高高的城墙。

  那时北京城大杂院里的许多人家里还存有些书画古玩,一次院子里来了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他对着张奶奶养着的一盆海棠花看了好一阵后,劝她把养花的盆儿收起来,还说“这盆是明朝的,应该保护好”。张奶奶想了一会儿说:“在我这,它就是个花盆儿,看样子你想要它,要真喜欢,看着给几块钱拿走吧。”那人连说:“您放心,我拿回去一定保存好,不会卖它。”事后有人说应多要点钱,张奶奶却答:“这个盆儿要是宝贝,就该让它有个好去处。”

  在我的童年时代,身边还有着许多有趣的人和事。据说有一次在公交车站,排队候车的人们陆续上车,但其中一位老者总是让别人先上车,结果公交车走了他自己却被留在了原地。原来他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当时他正学习做一名普通公民。

  今天在古城墙旧址建成的二环路,展示着大都市的节奏,北京依然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光人群,以其最新和最古老的交融之美继续着它的辉煌。

  我的童年已随着时光飞逝而去了。但在历史的长河里,北京的童年才刚开始,北京还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