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结束以后,秦岭转身准备离去后忽又驻足,再度问:“老家的故居还好吗?”
我跟他描述了故居的大致情况后,告诉他,现在的沂南,百姓生活富足,早已不是昔日贫穷落后的沂蒙山区了。而且,故乡的亲人也希望秦鸿钧烈士故居修缮完成后,邀请他回到爷爷出生的村庄,替爷爷再闻一闻故乡的泥土。
两地的检察官们都愿意努力促成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在办理秦鸿钧烈士电台遗址保护和秦鸿钧烈士故居保护两起公益诉讼案的同时,也经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万众一心烽烟起,若卒魂要归故里。思念明月落水底,儿女英雄为知己。”写下这篇追访稿件时,我的脑海中不停回响着《烈火战马》中的这两句歌词。我们的寻访从淳朴的沂蒙山区到繁华的上海滩,由于见过烈士的故人绝大多数已经去世,很多细节遗失在岁月里。我们打捞的,只是一些记忆的碎片,或许不够准确,不够完整,但却足以让人感叹唏嘘,也让我们深思:是什么让电波永不消逝?
秦鸿钧烈士,是农家院里的聪慧少年,是妻子眼中英俊帅气的丈夫,是儿女记忆里温情的父亲。他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乱世裹挟,他投身于革命,以永不消逝的坚定信仰,与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一起,奠定了今日之盛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