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海州区院:近三年青少年暴力犯罪特点、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建议
2018-03-21 10:31:00  来源:

   近几日,全国两会正在召开,青少年犯罪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暴力犯罪更是关注的焦点。确实,一个国家强大的根基在少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危害极大。笔者对近三年来连云港市海州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未成年人审查起诉案件进行梳理,发现青少年暴力犯罪呈现出很明显的特点,对之认真分析总结,有助于分析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原因,进而提出预防对策建议。

  一、近三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主要为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2015年至2017年我院未检部门共受理这三类罪名案件数量为55件159人,通过对案件的梳理分析,发现青少年暴力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从人员构成上看,职业教育院校学生或者无业人员居多,男性居多 

  三年以来的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共计55件159人,其中在校学生为71人,其中职业教育学校学生63人,占比约40%;普通高中学生8人,占比约5%,占比;无业人员79人,占比约50%;打工的9人,占比约5%。打工的人员当中有正式稳定工作的为零,大多从事着酒吧保安、饭店厨师、理发店学徒等收入和保障程度均较低的不稳定工作。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初中毕业后无业人员、无稳定工作人员以及在职业教育类学校读书的人员犯罪的几率较大,而在普通高中上学的学生犯罪的几率相当低。159人当中仅有四名犯罪嫌疑人为女性,其余155名犯罪嫌疑人均为男性。 

  (二)从犯罪起因上看,起因多与恋情或是面子有关 

  三年来受理的55件案件中因恋情引发的犯罪件数为20件,占比约36%;因口角冲突引发的犯罪件数为30件,占比约55%;因经济纠纷等其他原因引发的犯罪件数为5件,占比约9%。虽然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实施者绝大多数均为男性,但犯罪的起因有很大部分与女性有关。女孩被欺负告诉了男朋友,或者男孩发现自己的女朋友与别人有暧昧关系,都可能引起一场聚众斗殴案件。而引发犯罪的另一大因素口角冲突多跟面子有关,多是琐事引发的逞强斗狠性质犯罪。 

  (三)从犯罪时间和地点上看,多在夜晚,地点多在学校、网吧、饭店、酒吧等 

  三年来受理的55件案件中发生时间在夜晚的共计为44件,占比80%;发生时间在白天的共计为11件,占比20%。犯罪地点发生在学校里面及附近的有15件,占比约27%;发生在饭店、网吧、酒吧里面及附近的有19件,占比约35%;发生在街道、出租屋等其他地方的案件为21件,占比约38%。其中在学校发生的案件有在校园内、操场上、教室内还有在宿舍内,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管理,对在校学生的身心都带来严重危害。 

  (四)从犯罪手段和后果来看,多持械、结伙,性质恶劣,后果严重 

  三年来受理的55件案件中持械的为48件,占比约87%;非持械的为7件,占比约13%。持械的工具包括提前准备的砍刀、匕首、棒球棍、红缨枪等管制刀具,也有就地取材的灭火器、酒瓶、板凳、菜刀、水果刀、木棍,甚至是锅铲、扫把等。结伙作案的为46件,占比约84%;单独作案的为9件,占比约16%。结伙的成员组成主要是同学、老乡、一起玩游戏认识的朋友等。造成的伤害后果有死亡4人,重伤12人,轻伤36人,轻微伤15人,一起案件中有时会有多人受伤。犯罪手段恶劣,后果严重。 

  二、青少年暴力犯罪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包括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校的原因和自身的原因。一个人从“自然人”成长为一个适应于社会与文化的,掌握社会公认行为规范的“社会人”,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感知到不断内化的过程,称之为“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给予其充分的爱和支持,否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一)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影响 

  对成年人来说,社会化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儿童时期的社会化,是从出生至十四五岁。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个体的社会知识增长和个体的生理、心理的迅速发展是同步的。在这个阶段里,起决定性影响的是家庭和学校。从上述分析的犯罪人员构成来看,人员集中在初中毕业之后上职业教育学校的或是无业、打工的人员中,而初中毕业之后上普通高中的青少年犯罪率很低,这也反映出在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之间的差距十分巨大。家庭中父母是否因忙于工作而无法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陪伴,家庭结构是否健全,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学校教育中是否以分数高低论英雄,对于成绩差的孩子没有足够的尊重和帮助,让其被边缘化。各种点滴因素的不同导致孩子内心人格成长巨大的差距,可以说在青少年阶段犯罪的孩子在早期社会化的过程中先受害了。 

  (二)青少年阶段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影响 

  社会化过程的第二阶段是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从十四五岁到二十岁。这个时期生理上、心理上日趋成熟,世界观逐步形成。特别是在十八岁之前这个阶段,生理上的迅猛发展与心理上的成熟并不同步,生理发育速度明显超过心理,特别是男孩表现更为明显。个体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迅猛发展,而同时存在知识、经验不足、自我控制力薄弱的问题,需要家庭和学校给予支持和帮助,才能让个体得到健康成长。而初中之前学习不好的孩子,在15岁之后或是进入职业教育学校学习,或是过早的踏入社会,而职业教育学校管理松散,没有给青少年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信心,家庭也没有给予其足够安全和尊重,使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断,最终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没有掌握足够的生活技能,社会规范没有内化形成自律,导致人格的畸形发展,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三)社会大环境对家庭和学校的冲击 

  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贫富差距两级分化较大,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在内心人员滋生自卑情绪,各方面教育资源也相对落后。很多农村的家庭以牺牲健全的家庭结构为代价,离开孩子,到城市打工。而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厌学,个人的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互联网的发达导致淫秽文化,网络游戏的泛滥,也通过网上聊天结识不良网友误入歧途。 

  (四)青少年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时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具有着特殊性,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与生理发育相对超前的矛盾,给青少年带来很多忧虑和苦恼。一方面,旺盛的精力与调节能力低的矛盾。未成年人生理机能的发育,使其精力和体力充沛,而大脑对活动的控制能力较弱,使其受到不良刺激的情况下,容易通过暴力犯罪活动来宣泄。青少年犯罪集中发生在夜晚也与其精力旺盛有很大关联。另一方面,性发育成熟与性道德观念缺乏的矛盾。青少年时期性机能逐渐发育成熟,产生了强烈的性意识,有接触异性的要求,但缺少正确处理感情的方法和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滋生了很多因恋情引发的犯罪。还有一方面是孤独感和强烈交往需要的冲突。结伙犯罪多发是因为同辈群体能够满足青少年个人方面的社会需要,包括社交、安全和地位。社交的需要表现为寻求朋友,排遣个人孤独的情绪;安全的需要表现为个人寻求同伴中和自己有共同目标、思想和行为方式的知己,并能相互支持;地位的需要表现为个人的尊严被承认,有一种成熟感。从表现的特点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少年犯罪的起因与“面子”有关,青少年希望通过暴力的手段为自己赢得尊严和地位,也通过帮助朋友打架的方式赢得友谊和地位。 

  三、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建议 

  青少年犯罪有突出的特点,也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要对之进行预防也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入手。 

  (一)构建健全有爱的家庭,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 

  父母是构建个体健全人格的第一责任人,很多职业需要上岗证,而成为父母却不需要;市面上关于育儿知识的讲座多是有目的的促销,很少见到政府官方的讲座和宣传。建议政府加大关于父母养育子女的教育、宣传和培训的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健全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如何给孩子足够的同时有原则的爱,让孩子内心得到丰富的营养,健康成长。 

  (二)改善学校的评价机制,给予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 

  中小学学校应不单纯将升学率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应将生理、心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让学习成绩不好的学习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重视职业教育学校的建设,初中毕业后很多学生考不上高中,继而升入大学,早早进入社会的青少年也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职业教育学校若能够得到充分的建设和发展,对青少年以及社会大有好处。 

  (三)加强对互联网等监管,给予孩子健康的文化环境 

  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酒吧的规定应予以严格执行,对不良的网站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宣传的力度,引导青少年正确的对待游戏,重视青少年的娱乐设施和文化场所建设,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活动和生活。加强管制刀具的监管力度,经营需要审批,出售需要登记。加大夜间对重点场所如网吧、酒吧、KTV等犯罪频发地点的巡逻。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虽然是方方面面的,但归根结底是其“先受害,然后再害人”,要预防青少年犯罪,就要政府加大作为,从方方面面入手,给青少年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在其社会化,形成健全人格和价值观的过程中给予充分支持。 

    

                          (海州区检察院未检科李艳云撰写) 

  编辑: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