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年集
2018-02-09 09:15: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刘兰根

   进了腊月,年味就一天天浓了起来。娘隔几天就会准备着去赶年集,张罗着过年用的东西。

  我小时候的农村,年后过了正月十五才会开集,卖东西的、买东西的人都很少,真正的集要等到二月二。所以,腊月里的集一个比一个热闹,人们都要在腊月里把过年的、正月里的物品准备充足。每天都有十里八村的集,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但人们很少去别处赶集,一般只去本乡的集市,县城的大集也是必赶的,主要是买一些衣服、布料、鞋帽。

  在腊月的村子,看到谁穿戴整齐,一脸喜庆地骑车出门,村人们就会招呼一声说:“赶集去啊!”这边高兴地应答:“赶集去!”不用问,按日期也知道是去哪里赶集。

  赶县城的集一般要到下午三四点才能到家,原因是路途远,还有就是县城的集市大,人多拥挤,要买的东西、要转的地儿多,临近中午转累了,人们会在小吃市的大棚下,吃上几个热果子、喝上一碗老豆腐,爱吃肉的,会要一个饼卷或一屉小笼肉包子,饼卷被称为烙饼卷熏菜,听着就香,老豆腐是必喝的,撒上足够的韭菜花和辣椒油,喝得酣畅淋漓,那个美,就是赶集的美。

  下午时分,娘驮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刚进家门,就有邻居闻声过来串门,看买回的衣服漂不漂亮,便宜不便宜,鞋帽的款式是不是新颖,还有那些在村里小集市上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儿,母亲兴奋地把东西一一摆到炕上,让邻居的大娘大婶一一欣赏并试穿,大方地拿出刚从集市上买回的块糖、黑枣、炒花生、糖瓜等,边吃边聊,像是遇到了喜事一般。

  粉条、猪肉、韭菜都是必买的,为保证韭菜新鲜要到年底才能买。买回的大块猪肉炖好一部分,剩下的切成小丁,用盐、酱油、姜末等煨起来放在厢房,厢房就是天然的冰箱。

  对联、福字、蜡烛和年画也是必买的,扫过房子后,把年画贴在屋里的土墙上,被柴烟熏过的屋子顿时亮堂了起来,每个屋里都贴一两张。堂屋的后窗处,母亲每年都要买回一幅中堂对挂上,画中有时是松鹤延年、有时是喜鹊登枝等,两边的对联我念了好多次。

  母亲每年都要买回几包蜡笔样的小红蜡烛,在年三十的夜里和初一的早上,一支支点燃放在窗台上、门台上、大门洞的石台上,各种灯火相互映衬,星星点点,闪闪烁烁,童话一般美丽。

  年三十的下午,父亲开始贴对联和福字,对联贴在大门框上和堂屋的门框上,福字贴在各个厢房的门上。院里一派红火喜庆。

  父亲负责买鞭炮,一向节俭的父亲对买鞭炮却从来不含糊,厢房的大笸箩里堆得满满的,这些鞭炮除了年三十和初一燃放外,还有许多要放的日子,腊月二十三的小年要放,初二、初三、初四家里来亲戚要放,初五“破五”要放,正月十二“老鼠节”要放,正月十五元宵节要放,正月二十五填仓节要放,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把剩下的鞭炮放完,就开始春耕生产了。

  如今的日子红火得天天像过年,超市的物品应有尽有。回想起来,还是小时候的年更有年味,期盼一年的新衣,必在初一的早晨穿上,那些平时舍不得吃用的东西,集中采买回来,快乐的心情会持续好多天。那种闲适、满足的快乐和过年的仪式感,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王强  

上下篇导读

 · 如果你想来这里
 · 自由阅读的时代
 · 腊八粥
 · 节俭
 · 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