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对虾苗放流大海现场。
本报讯(记者卢志坚 通讯员徐继全 孙鑫鑫)6月2日上午9时,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检察院联合区法院、赣榆区海洋与渔业局,将2042万尾对虾苗陆续放流大海。连云区检察院检察长肖楠及民行检察官现场监督放流。
据了解,2014年6月,被告人张某在禁渔区、禁渔期通过让6名潜水人员带着氧气罐和铅块背着网兜潜入海底的方式捕捞海产品“绿贝”7.5万个,价值3.75万元。2016年6月,被告人王某、冯某、孙某在禁渔期出海捕捞“海沙子”(学名兰蛤)69袋,价值4830元。在追究被告人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刑事责任的同时,连云区检察院依法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被告人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生态环境。
为科学确定犯罪行为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该院聘请了赣榆区海洋与渔业局多名专家组织论证,确定生态修复方案,由两起案件中的被告人增殖放流对虾苗2042万尾。法院支持了检察机关的刑事、民事诉讼请求,判决被告人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对被告人判处刑罚的同时,判决被告人通过缴纳生态修复金或增殖放流的方式修复海洋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