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廉”花物语
2025-08-13 10:13:00  来源:检察日报

  这是一间年代颇为久远的老屋。虽然岁月沉淀,饱经沧桑,但它里里外外,透射着不同凡响,香飘四溢。它的香,是清新、清廉与傲气的结合体,纵使四季枯荣,依然迎风歌唱。

  这是我们在一处廉政书屋邂逅了“廉”花一朵之后,一番深深的感悟。

  1.

  诸多曾去福建省东山县樟塘镇港西村游览的亲朋好友都夸赞道,港西村有一处名曰“清廉斋”的廉政书屋,可观可感可思索。一个星期天,我与东山县检察院的几位检察官相约,一同前往港西村,一睹这个廉政书屋的魅力,欣赏那里的“廉”香飘溢,聆听那“廉”花物语。

  刚走近一间寻常农家平房,引路的港西村陶斋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松峰便不无自豪地介绍道,“清廉斋”自开放以来,来这里参观学习调研指导的,不仅有市县主要领导、当地党员干部,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普通群众。

  由一间寻常的农家房屋转换而来的“清廉斋”,究竟有何魅力,能够聚得这么旺盛的人气?

  “它虽然小,但根植于农村,接地气,是‘以廉化人’的‘最后一米’。人们觉得它既亲切又清新,可看可亲。”这是在此游赏的一位游客的话。

  随后,我们走进了“清廉斋”。

  只见对门正中墙上,悬挂着一幅“墨荷图”;进门右手边,有个原汁原味的农家灶台,上面的蒸屉里摆放着一个个引人注目的农家“红龟粿”,墙上还贴着一张“清廉食谱”;而与灶台毗邻的一张案桌上,整齐摆放着一册册书籍;一位爷爷带着俩孙女,坐在案桌旁,有滋有味地阅读着图书。

  “爷爷,这是什么?”孙女问得稚声稚气。

  “这是啊,莲花从淤泥探出来,露出水面,花儿开放,香气飘逸;你们啊,要像这荷花一样,虽然从泥土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淤泥沾染到一丝一毫……”爷爷边指点边解释道。

  观其景,听其言,尤其是爷孙的这番对话,让我们不禁觉得,这种润物无声的促膝熏陶与通俗易懂的要义解读,不就是这间廉政书屋所生发出来的独特魅力吗?

  2.

  “清廉斋”这朵“廉”花,可谓聚合了众人之智慧与力量,“创作”了这么一方根植于乡村沃土的廉政教育阵地。

  东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方艺荣,希望将廉政书屋作为一颗根植于农村热土的廉政“种子”,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一方“养廉”阵地,生发出清韵满地的“廉”花效应,并将其转化为“观廉、思廉、倡廉、用廉、要廉”等内生价值。林松峰一边指着屋内的布设,一边介绍说,现如今这里摆放的书籍,全都是纪委监委捐赠的。之后,这里还将继续添置书籍,让“清廉斋”更为丰厚,书香更加浓郁。

  清廉斋的“廉”香效应,如今正在凸显,不仅全镇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东山县其他乡镇的党员干部,也纷纷来到这农家小屋参观。诸多干部参观后说,港西村运用好本地廉政资源的做法与经验,可以“复制”与“活用”。是啊!此“莲”一旦“移植”开来,“廉”花开处,“廉”香到处,必将繁花一片,清香满园。

  盛世中华廉是基,乡村振兴正为根。此地乡村的廉政情怀,不正是兴盛家国的一个缩影吗?

  3.

  随着涌动的“人潮”,大家一并来到“清廉斋”屋外。但见一面墙上写着:“井之源为泉,政之源为廉;饮水思源,为官思廉;追源溯本,天下心系最初心。”见此“良言”与“警语”,大家蓦然回首,近在咫尺的一口“仙泉大井”正在其对面。

  我们走近详观,井水清澈,泉涌不竭。水井之清泉与墙上之廉联,浑然天成,合璧生辉。这真是:到此涤身处,时光也无尘。

  一名村民特意从这口古井打起一桶甘泉,邀请诸位游客品尝。众人饮下这地道的古井泉水之后,不禁莞尔一笑:好一口回味无穷的仙泉!

  “清廉斋”中品“清韵”,物无语,悟无涯。这些看似随性而成之物品,以及一间寻常农家平房,尽如一段时光的倒叙,却是“廉”花物语最好的诠释。因为它,是播撒在广袤农村大地上的一粒鲜活异常的廉洁种子。我以为,乡村倡廉,就应如此。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恍然间,我见到周敦颐依然端坐于桂树丛中,手捧《爱莲说》,抑扬顿挫地朗读着。

  (作者单位:福建省东山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