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未来,我们将何去何从——读《未来简史》有感
2019-04-16 08:41: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魏洋

  

   继AlphaGo成功击败了人类世界围棋冠军后,2017年5月微软“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又震惊了文学界。似乎就在一夜之间,人工智能、大数据从象牙塔上的高深理论,一跃成为最热最时髦的热点话题。然而,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却从历史的另一面,向人们提出了警醒: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成熟时,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用的阶级”,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

  改变的“智神”。

  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未来简史》中,尤瓦尔的论证建立在对人这种动物的定性上。他用了宏大的视角观察人,不是把人放在人的历史中,而是把人放在地球物种演化的历史中。成为地球主宰以前,在极漫长的时间里人类都处于食物链中段,猎杀其它动物,也被其它动物猎杀。但在7万年前我们一跃登上食物链顶端,地球由此进入人类世。如果将地球的46亿年看成为一天24小时,人类世的出现不过才1分钟,也就是在23点59分左右。然而不必太得意,接下来我们还将交出这一棒,并且局面由我们自己一手造成。人工智能在未来将人升级为神人Homo Deus,但究竟如何具体展现,最终将取决于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世界各地的实验室正处处垂悬着定时炸弹,相较科技的不可把控,无人来踩一脚刹车,更确定的是:人的特性造就了今天和未来的一切局面。

  《未来简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智人征服世界”,着眼于智人与其他动物的关系。智人统治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编织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用语言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现实。而人类如何对待不太聪明的动物表亲,可能就是未来超人类对待人类的方式。第二部分“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审视智人在过去几千年间创造出了怎样的世界,如何通过虚构故事来创造神话和宗教,又如何通过人文主义这一现代宗教,将人类的地位推向顶峰。在本书的第三部分,“智人失去控制权”,尤瓦尔描述了人类目前的困境以及可能的未来。数据主义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正如人类对其他动物所造成的威胁。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崇拜数据的科技宗教将取代人文主义,而信息将成为一切意义和权威的本源。

  人类将交出接力棒!

  科技一直由人文主义驱动,科技的三大终极目标是追求幸福,永生和神力。我们驯服了外部世界,攻克了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议题,接下来我们要改变内部世界,即人的身体和头脑。自然进化太慢,但生物科技可以直接干预基因,不要说这是伦理所不允许的,因为人类并不是可以控制能量和欲望的物种。同时,人工智能正在慢慢走出人类意识的边界,它们不仅将替代人类完成大部分工种,还将借助于生物识别感应器(biometric sensors)观看人类,你的海量数据让算法比你更了解自己。

  在“大分离”一章中,尤瓦尔提出智能和意识的分离。即人工智能有高超的能力,但没有人的丰富内心,然而,丰富的内心有什么价值呢? 从军事和企业来说智能是必须的,意识却可有可无。从A地到B地,我们只需安全到达就行,一个感知丰富,享受音乐,会聊天的司机并不是必需的。使用自动驾驶代替司机没有什么说不通的理由,正如在工业革命开始之时,福特T型车替代了更高贵优雅的马。而在未来,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无论是在选举投票、购买商品还是选择配偶上,算法算得更精更准。人类无力处理大量数据,只能将手中的权力交给人工智能。

  在历史进程中,人类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网络,不论面对任何事物,都以它在这个网络中有何功能来给予评价。几千年来,这让人类充满了傲慢与偏见。人类在这个网络中执行着最重要的功能,也就很容易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络所有成就的主要功臣,并认为自己就是造物的巅峰。至于其他所有动物,因为它们执行的只是网络中次要的功能,于是其生命和体验都遭到低估;只要动物不再能发挥任何功能,就躲不开惨遭灭绝的命运。然而,一旦人类对网络也不再能发挥重要功能,就会发现自己到头来也不是造物的巅峰。我们自己设定的标准,会让我们也走上猛玛象和白暨豚的灭绝之路。到时回首过去,人类也只会成为宇宙数据流里的一片小小涟漪。

  我们该怎么办?

  尤瓦尔在《未来简史》一书中提出了生命科学的一系列假设,其核心就是算法理论。生物就是算法,人类是许多不同算法的组合;构成人类的算法并不“自由”,而是由基因和环境压力塑造;外部算法理论上有可能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算法能做出更好的选择。现如今,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甚至智能内衣,记录着血压和心跳等生物计量数据,通过算法给出最合适的包含和生活标准;谷歌公司通过大数据监测,已经可以比传统医疗体系早上10天发出流感警报;脸谱网的一项研究指出,如果要判断某人的性格和性情,脸谱网算法会比这个人的朋友、父母甚至配偶更为准确。从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走向以数据为中心的世界观,这种转变并不只是一场哲学意义上的革命,而是会真真切切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面对数据流的不断冲击,我们恐怕难以阻止数据主义接管世界。如果数据主义成功征服世界,人类会发生什么事?尤瓦尔给出的是一个比较悲观的结论:一旦万物互联网开始运作,人类就有可能从设计者降级成芯片,再降成数据,最后在数据的洪流中溶解分散,如同滚滚洪流中的一块泥土。但尤瓦尔同时也指出,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因为科技并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兴起肯定将改变世界,但并不代表只会有一种结局。因此,尤瓦尔在警醒人类的同时,也颠覆了我们的思考方式,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人类的未来。在全书最后,尤瓦尔提出了三个关键问题: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读后的思索

  全书到此就结束了,其描绘的可以说是一个暗淡的人类未来。由于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在不断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所有物种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人类终将走向何方,在已经被智能手机、大数据、云计算所围绕的现在,我们是否能够避开悲剧的结局,这是一个极其宏大的命题。合上此书,笔者只能思考,只能感慨,却给不出更好的答案。低下头,看到桌案上的《刑法》,却想到了另一个虽没有生命意义那么宏大,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数据主义对人文主义的取代,是否同样会影响到我们的司法工作?

  现如今,算法越来越独立于人类。算法开始从它们的经验中学习,连发明它的工程师也不一定能懂它做出的某些决定。最典型的是AlphaGo,它跟自己下了百万盘的棋。在它和李世石对战之前,大部分人不相信AlphaGo会赢,因为围棋有很多决策是凭直觉。但是AlphaGo4-1击败李世石,最重要的是它是用它自己原创的招数,这让写算法的工程师大为惊讶。与马克思、涂尔干并称西方三大社会学家的马克斯韦伯,在百年前提及“司法官僚化”时说过:“把现代法官视为机器人,从上面依次投进法律文书和资费,下面就会吐出判决加理由,读上去像是机械引用的法典条文”。现在,不是法官视为机器人,而是机器人有可能成为法官或检察官,根据法律条文和证据,作出判决和理由。有的人说这是杞人忧天,法学涉及到事实判断及价值判断,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是机器人所不能代替的。然而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又有AlphaGo和微软“小冰”的成功案例,机器人法官或检察官未必不能成为现实。随着检务、法务、政务的不断公开,人工智能所掌握的法律法规、司法判例、法学理论可能比任何一名司法工作者更加丰富、全面,而如果未来如同《未来简史》预言般发展,人工智能更能精准地了解、掌握诉讼各方当事人的海量数据,包括出生以来的生活、工作、交际等背景,诉讼事项的前因后果及各类相关的情况,甚至更进一步通过当事人的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判断其是否说谎及真实意图,从而可能给出比人类司法人员更加精准的判定,人类法官或检察官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未必就是无稽之谈。

  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对于生命理念的不断刷新,未来,我们将何去何从?不论生命是不是算法,智能和意识哪个更重要,但我们必须承认,数据和算法在将来肯定是越来越重要的,人工智能的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我们既要警醒,更要适应。正如《未来简史》所说的,“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兴起肯定将改变,但并不代表只会有一种结局。”只有不断地放宽视野,以新的方式来思考或者行动,使数据和算法成为我们的工具而不是威胁,从而寻找出未来算法与生命共存乃至共赢的关键所在。

  编辑: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