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后又被“文言”一回
2018-05-18 10:34: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周云龙

  一则广告,引发公议。杭州某中学近日发布120周年校庆一号公告。虽是公告,其实目标受众也只是校友或特定关系人群。不过,这个公告,即便你想围观一下,也是白瞎,因为全文短短几百字,夹杂不少生僻字,更有注释81个。据介绍,公告里,“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典著作都有引用,还有《滕王阁序》《劝学》等知名篇章,当然也有现当代作品,比如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的《东风集》、闻一多的《青春篇别后》等。

  报道称,公告的主要创作者是古文功底深厚的校庆办公室主任,他用时将近一个月写就此文。校长在朋友圈转发这一公告时调侃说,“全读对的可聘为名誉校友”,而不少网友留言,看完全文,自己认领文盲牌子一块。

  作为一名“落聘”名誉校友,我没有“自己认领文盲牌子”,也没有去“膜拜”公告全文,而是上网重温了一下公告的名词解释:公告是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之一,它和通告都属于发布范围广泛的晓谕性文种,即公告是向社会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公文。业内人士指出,当下有一种倾向,公告的庄重性特点被忽视,只注意到广泛性和周知性,以致公告逐渐演变为“公而告之”。而现在看,因这则中学校庆公告,公告的“晓谕性”“周知性”或许正面临“鄙视性打击”。你不服?那你网上搜出这则公告,你带上词典,慢慢研读一遍,看能知晓多少。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学校的自由,不具有行政强制性,这个也只是针对校友的公告,不是针对在校生和家长,校方期望借此显示学校有悠久历史、有办学成就、有文化底蕴,也无可厚非。从校友的角度,多数人可能确实会主动积极地在朋友圈转发、点赞,管自己看不看得懂,也不管别人看不看得懂,只要公告的行文架势,看上去高人一筹,一切OK。

  不过,两年前,浙江大学师生的朋友圈就曾经被一篇“雄文”刷屏过,浙大发布的120周年校庆第一号公告,通篇是文言文。而今,杭州这家中学步其后尘,也许同样是学校历史、现状和特色的高度提炼,是学校文化气质的忠实体现,但不得不承认有一种“嚼别人嚼过的馍”的感觉。何况是同城之内,难免有“模仿秀”之嫌疑。

  而另一方面,这个公告有点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读起来累死了活着的老中青年校友,更有愧于公告中提及的当年倡导白话文的诸多校友:鲁迅、夏丏尊、钱玄同等,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最早提倡语文教学的革新,反对文言文,哪知在母校120年校庆时,又被“文言”了一回。

  同样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这所学校校庆公告的有关报道,铺天盖地,广而告之,而它的标题并没有使用艰涩难懂的文言词汇,而是蹭用了当下的俗套热词:《厉害了,几百字公告里有81个注释!》作为一个旁观者兼文字工作者,还是佩服他们吸引眼球手法的熟练,假如简单直白地告知公众一所学校即将欢度120年校庆,大家可能早已“点击疲劳”,谁会关注、谁会议论?当然,也不会有我这些感慨。或许,又给他们义务炒作了一回?

  编辑: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