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商君——读《商君书》有感
2017-03-21 15:29:00  来源:连云港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羿飞虎

   繁星浩瀚,周天静谧。

  沏上一杯茶,独坐窗前,于无垠夜空下,再读《商君书》。论述仍旧犀利,阐理仍旧精微。 

  微风拂面,带来了夜的清凉;漫天星光,又散进了梅的幽香。闭目陶醉于此时,终于,头枕繁竖,梦境随之而来。 

  仿佛时光倒退了两千年。 

  一睁眼,眼前看到了一个年轻士子,果敢刚毅,步履坚定,正向西而行。那里,是他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 

  一、 理想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 

  此时的秦国,积贫积弱,民困且苦。穆公之霸业,早已是过眼烟云。年轻的秦君毅然向天下发布《求贤令》: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而我眼前的卫鞅,却在夜空下负手而立,难以抉择。 

  春秋数百年,战乱不已,动荡不止,民不聊生,统一逐渐成为时代意识,士子们无不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在魏国这样的超强战国,无疑,是有利于施展他的抱负的。然而,魏王对公叔座举荐他的态度却令卫鞅感到绝望。 

  或许,阿谀奉承,违心献奉,会有实现理想的一天?即或不能,也能在魏国这样的富庶之国荣华富贵至死,又何须颠沛流离,非得实现那遥不可及的理想?天下归一,解民疾苦,与我何干?我只需享受我的荣华富贵! 

  然而,那还是我卫鞅吗? 

  我曾见到食肉者锦衣绣服,前拥后簇;见到钟鸣鼎食,彻夜寻欢;见到贪腐横行,窃国窃民; 

  我亦曾见到精壮战死,妻离子散;见到土地荒芜,十室九空;见到衣衫褴褛,饿毙街头。 

  享受荣华富贵?那天下人如何?战乱何时能止?天下何时能归一?我看到这治道的缺失,我知晓如何去完善。 

  我还有我的理想。为了我的理想,我可以不要富贵,不要荣华,因为我知道,我的理想是高尚的。无论如何艰险,我必须要实现它。 

  人总要有自己的理想,人总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否则,与行尸何异? 

  终于,我看到他的眼神逐渐恢复了往昔的光彩,那月光下的身影更加的挺拔。 

  西去!  

  二、为民 

  公元前359年,变法前夜。 

  长案前的卫鞅,镇定自信。他早已说动秦孝公变法,并做好了诸多准备。明天,将在朝堂上进行一场大论战,为变法正名。 

  初来秦国,卫鞅便深深地为这个国家所震撼。 

  穷——连年大战,百业凋敝;乱——民怯于公战,勇于私斗;破——军备破旧,军心涣散;惨——精壮战死,十室九空。 

  古老、华丽的周礼早已窒息了这个马背诸侯。 

  这个曾经辅佐大禹治水的英雄部族,早已被三晋的铁骑踏破了尊严,而今好勇斗狠、内乱不已,为山东六国视为蛮夷。为了仅有的那点尊严,秦人前赴后继,血洒疆场,却只添为强大魏国辉煌战绩的一笔。秦人的血流的没价值,秦人的头颅难以瞑目,秦人的家支离破碎,秦人的国覆灭在即。但偏偏,无可奈何。秦,这个曾经的辉煌部族,此刻,仅剩面黄肌瘦的疲民和国破人亡的命运。秦,在等待灭亡。 

  秦风低徊,雍州黯淡。 

  我随着卫鞅走过秦国的很多地方。 

  看着他,一路沉默。 

  在这个对人才如饥似渴的国家,我只需展示我的部分才能,就可以得到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高官厚禄。世卿贵族实力太过强大,我若要实行我的理想,注定要全面的得罪于他们,甚至会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许我可以放宽我的原则,去换取世卿贵族的支持,也获得自身的高官厚禄。然而这些无辜的百姓,却将注定沦为历史的弃卒,他们的肩膀,不仅扛着生活的艰辛、外敌的杀伐,还有这些世卿贵族的压榨。 

  我可以放弃原则吗? 

  我看到他们对自身命运的不甘,看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到他们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我无法面对他们眼神中的希望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救世济民,不一直是我的理想吗?刚正秉直,不一直是我的原则吗? 

  我不可以放弃。我将给予你们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在这个机会前,不再有身份贵贱的区别,所有人,都将在同一起跑线上,迎接自己的命运;我将带领你们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这条路将给予你们与列国子民同等的竞争机会,一个足以荣耀千古的机会。我知道这条路艰险无比,但我将奉献我的一切,甚至生命,去给你们开辟。   

  第二天,朝堂之上。 

  面对甘龙、杜挚保守、质疑的问责,卫鞅毅然提出:“法者,所以爱民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善! 

  我注视着这个在庙堂之上沉着冷静的人,他放弃了自身的利益打算,完成了华丽的蜕变。他终究走上了变法这条艰险的路。他注定,光耀万古。 

  三、守法 

  公元前346年,咸阳。 

  49岁的卫鞅,鬓发已有些许斑白,却依旧站的挺拔。他的面前,跪着一个在秦国位高权重的人。 

  他,就是公子虔,曾经的太子傅。而现在,他即将被施以劓刑。 

  眼前的这一幕,不禁让我感慨万千。 

  变法伊始,卫鞅便知晓,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守法。“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而守法的关键,在于官府的信用。于是,便有了栎阳城外,那个家喻户晓的徙木立信的故事。官府的威信,开始逐步挽回。 

  数年前,我看着他将自己的主张写人新法。他明白,“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因此,必然要“刑重”。而在用刑上,则必须做到“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眼前的公子虔,注定要成为新法的磨刀石。而与这样一位王族公子结仇,也注定卫鞅的灾难结果。 

  我转身看向高台上的卫鞅。这位秦国的大良造,表情平静,神色泰然。 

  我为他担心。这终究是一位实力贵族,日后必然会寻机倒戈清算。何至于此?为何不结一份恩德于此人,给自己留条退路? 

  大良造却看了我一眼,沉默不语。 

  我知道,刑罚这样一位王族公子是什么样的后果,我亦曾处置过违法的太子。我很清楚,新君即位后,秦国庙堂将再无我容身之地。然而,不处置这些权贵,百姓将彻底不会再信任官府,世卿贵族必然会趁机煽动百姓反对新法。到那时,变法必将失败,我必将身败名裂,救世济民、匡扶天下的努力定然将付诸东流。在我的心中,守法已是第一位,为了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变法成果,为了我的理想信念,我早已忘记了自身的安危。 

  为民?为命?为名? 

  我已做过两次选择。理想与荣华,我选择了理想;为民与为己,我选择了为民。而今,更是涉及到了我的生命与声名,却已无退路。然则,我为何要退却?我早已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我早已选择了自己的信念,我早已告诫自己要刚正不阿、宁折不弯,那么,我就不会再有犹豫。 

  挥手间,响起了公子虔凄厉的惨叫声。喷洒的鲜血,无鼻空洞的恐怖面孔,化为罪恶的标志,牢牢地刻印在他的脸上,也牢牢的将这份仇恨,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中。 

  我回头看着他那疲惫的身影,想起他不眠不休的无数日夜操劳。终于发觉,他不仅仅是在遵守法度,更是在守护他的崇高信念。 

  即便得罪所有人。 

  即便付出自己的生命。 

  四、攻伐 

  公元前340年,河西。 

  历时16年,秦国终于变法大成,“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国的强大,使天下警醒,这个蛮荒落后的西部诸侯,终于重新回到了华夏争霸的舞台,且更加光灿夺目。于是,“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 

  而我陪着卫鞅,此时站在河西高地之上,看着眼前的这支劲旅。 

  49年前,仍旧是在河西,吴起率五万魏武卒击溃了五十万秦军。近乎羞耻的战绩为列国所笑。而今,在我的努力下,秦军已是脱胎换骨。在我的新法中,不仅对秦国军制进行了改进,而且,“能得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或者,百姓可依靠自身的劳动,换取爵位,“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无数的庶民百姓、奴隶家仆,被调动起了积极性。他们将得益于新法,获得自己的功业,改写自己的命运。 

  你们不再是他人的附庸,你们将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用自己的勇武和热血,建立自己功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战歌高亢,战旗飘扬。 

  这一战,秦军大胜。此后,大秦锐士,成为山东六国永远不醒的黑色噩梦。 

  古老雍州沸腾了。百姓捐首纳粮,换回了那代表荣耀的爵位。秦人欣喜若狂。这片古老的热土,重新焕发了生机,犹如春天谷粟的胚芽,朝气蓬勃。 

  而此时,那流血漂橹的战场中,那被利剑砍去头颅的尸体,那被强弩洞穿肉身的残肢断臂,那低落怪叫的黑色乌鸦,仿佛融入这荒凉寂静的冷冬,化成一幅残酷画卷,向世人昭示,这历史是多么的善变。 

  古老岐山,早已没有了周部族祥和的凤鸣声,取而代之的是秦国高昂的战歌。此时,在雄壮的战歌声中,卫鞅,被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五、血祭 

  公元前338年,刑场。 

  我眼前的商君,已无生气,仍是那么肃穆庄严,还多了一份坦然与解脱。在那场所谓的“平叛”中,“欲反”的商君死于彤地。而今再次受刑,只是这位新即位的秦君,一次别开生面的震慑而已。 

  新君曰:“莫如商鞅反者!”万民慑服。 

  落寞的世卿贵族终于扬眉吐气了。我曾看着那个猥琐厚颜的赵良,带着世卿贵族的仇恨,公然说出“亡可翘足而待”的话语,竟是赤裸裸的威胁。他们耐心等待,伺机蛰伏,挑拨矛盾,终于杀掉了商君。 

  自从决定变法开始 ,商君的结局早已注定。 

  然而,他们看错了这位曾受商君处罚的新国君。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117年后,秦灭六国。 

  又是星夜。我站在函谷关上,回望那片古老而又新生的大地,那里,变法的种子已成长为参天大树。我仿佛又看到了商君,那深邃而又平静的眼神,正看向函谷以东。史书中的商君是沉默的,误解、苛责始终缠绕着他。然而我看到的商君,却是一个拥有救世济民、匡扶天下的理想信念,拥有不畏险阻、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拥有刚正不阿、秉公任直的行事作风的人。他的纯粹,他的无私,早已被覆盖在了秦帝国的残垣断壁下,饱受历史质责。然而他的品格,却如同一柄耀世长剑,刺透迷蒙的史书展现于我的面前。 

  一颗璀璨流星划过函谷关的清冷夜空,由西向东,照亮整个九州大地。恍惚间,我回到了萦绕梅香的桌前。抬眼望去,夜空中那颗灿烂流星,似横跨千年,照亮着群星闪耀的夜空。 

  我合上《商君书》,端起茶杯,遥敬那位两千年前的法圣。 

  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沉默的商君,你当得起这个评价。 

  编辑: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