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构建综合救助体系 全力维护困境儿童权益
2021-10-28 09:13:00  来源:连云港市人民检察院

  2018年以来,连云港市检察机关坚持全面、优先、特殊保护原则,积极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依托“心心点灯”工作室,先后对160名困境儿童开展司法救助,发放救助金额151.6万元,关怀慰问266次440人,支持起诉维权13人,协调转学24人,心理疏导285人次,协调纳入民政救助23人,未成年救助对象无一因贫辍学,两名被救助未成年人考上大学。

  一、主动发现,深挖困境儿童救助线索。一是强化案件审查。在办理案件中与刑检、控申部门加强联系,对涉案未成年人做到逐人审查,了解家庭情况及生活现状;对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未成年子女状况重点了解,发现困境儿童。如市院二部在办理付某某等人故意杀人案中,发现夫妻双方、祖父母均涉嫌犯罪,年仅3岁、7岁的一双儿女临时托付外祖父母照顾,承办人发现后立即将线索交未检部门,市县未检部门与民政部门及时启动调查程序,在案件提起公诉的同时,民政部门对困境儿童的救助补贴已到位。二是深化信息共享。联合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妇联等九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守护太阳花”女童保护行动的通知》,建立困境儿童线索移送机制,形成线索发现合力。通过检察开放日等活动发布典型案例,全面介绍困境儿童司法保护职能,推动民政、妇联等部门主动对接检察机关,拓宽线索来源。如灌南县院创建困境儿童保护工作群,与民政等相关部门形成有效对接。2018年以来,通过工作群收到有效帮扶线索11条,相关部门主动移送帮扶线索5条。三是细化专项排查。与团委、妇联等部门共同开展专项排查,充分利用青少年之家、妇儿之家、留守儿童关爱基地等阵地,收集困境儿童线索。如灌云县院联合团委对辖区300余名疑似儿童进行排查,向民政部门移送线索,获得救助12人,确保应救尽救。东海县检察院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对150余名困境儿童进行排查,逐一甄别。

  二、创新机制,实现对困境儿童及时长效帮扶。一方面,创新司法救助快速办理机制。在办案中秉持“救助优先”理念,让司法温暖不需等待。如市院办理的陈玉到故意杀人案,从受理逮捕案件时就同步开展救助,在案件上升之前被害人未成年子女的司法救助金就已到位,打破了“案结发放”惯例,为困境儿童开辟“绿色快速通道”,并被市委政法委评为“全市执法司法十大典型案例”。东海县院就一起案件中被害人子女的生活状况进行走访调查,从发现线索到启动救助仅仅用了不到一天时间。灌云县院制定的《未成年人国家司法救助案件快速办理工作办法(试行)》规定,未成年人国家司法救助案件线索移送、审查、发放各环节办理时限全部压缩至1个工作日,保证救助的及时性。另一方面,建立民事支持起诉机制。2020年,市院联合市中级法院、市司法局下发《关于加强支持起诉工作的协作意见》,就困境未成年人从支持起诉、提供法律援助等方面开展民事权益保护。灌云县院推动县政府组织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建立困境儿童线索移送、调查核实、分类救助等保障机制。该院办理的全市首例支持困境儿童起诉案件,通过支持兄妹俩申请宣告母亲失踪,为二人争取到国家孤儿福利,被省院评为支持起诉典型案例并作为指导性备选案例报至高检。灌南县院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罪错学生以及依据检察职能发现的非案件中困境学生,制订“种子扶智”计划方案,通过督促、支持起诉、保护救助等方式进行及时干预和开展监督,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全方位保障困境学生利益。

  三、延伸职能,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中关爱困境儿童。一方面,与助力脱贫攻坚相融合。坚持“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的司法救助理念,主动对接民政、乡镇、教育等部门畅通社会化救助渠道,实现司法救助与精准脱贫有效衔接。如灌云县院创设“1+10+1”多维立体救助平台,先后与县民政等10个单位会签《关于建立国家司法救助与其他救助衔接机制的意见》,与县扶贫办会签《关于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和脱贫攻坚衔接机制的实施办法》,构建了“经济救助、法律援助、社会救助、心理援助”四位一体的司法救助体系,推进司法救助与多元帮扶深度融合。2021年1月12日,全省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新闻发布会在灌云县检察院召开,该院办理的对困境儿童孙某涵司法救助案作为多元救助的典型案例发布。另一方面,让线上教学“一个都不能少”。疫情期间,市院在回访涉案困境儿童、赠送防疫物资时,发现因缺少接收设备,未参与线上教学的情况,向教育局发出关注函,推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线上教学排查、助学行动。东海、灌云、灌南等院延伸办案职能,向涉案困境儿童捐赠智能手机、帮助办理流量卡及安装调试学习软件,引起社会爱心志愿者参与助学接力行动,让线上教学“一个都不能少”,被央视《守护明天》介绍,检察日报、学习强国等

  编辑: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