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琴排在首位。琴这种乐器,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为神农氏所创,也有炎帝、黄帝、尧、舜造琴之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琴在华夏文化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它是一件乐器,但不是普通的乐器;它不是歌台舞榭的动静,而是智人慧娴的心声。因此,古人称琴为“圣人之器”。
春秋时期,善听琴的钟子期亡故,俞伯牙摔琴绝弦,以酬知音,令人感慨系之。东汉蔡邕曾编辑古琴名曲集《琴操》,更自炊火中救取梧桐木制名琴“焦尾”,美名流传后世。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谱写《求凰》古曲,千古之恋使人动容。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临刑索琴,“目送归鸿”抚《广陵散》,可谓“千古绝唱”,让人不胜唏嘘。清音如和煦之风,只给那个听得懂的人。
三国时期,魏、蜀交兵,蜀军连连败退,被魏将司马懿率军追至西城之下。当时西城已无兵可守,空城一座。蜀国军师诸葛亮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走了一着险棋,将城门洞开,自己带了两个书童,在城楼之上饮酒抚琴。司马懿听那琴声不乱,断定城内设有埋伏,旋即下令退兵。《空城计》传唱至今,琴的神秘色彩被夸张到极致。
《北史·隐逸列传》中说:“魏晋以降,其流愈广。其大者则轻天下、细万物;其小者则安苦节、甘贫贱。或与世同尘,随波澜以俱逝;或违时矫俗、望江湖而独往。狎玩鱼鸟,左右琴书。拾遗粒而织落毛,饮石泉而廕松柏。放情宇宙之外,自足怀抱之中。”琴之韵律,竟与人品相关联,与操守相映衬。
嵇康在《游仙诗》中写道:“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长与俗人别,谁触睹其踪?”酒宴之上演奏着上古《九韶》之曲,伴唱的歌声又是何等的优雅!嵇康还写过一篇长长的《琴赋》,以山川水流、飞禽走兽为喻,形容琴音之变化万千。琴声起时,时而如崇山峻岭般雄浑壮阔,时而似流水潺潺般细腻温婉。“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当你拨动琴弦,周围的群山都会跟着共鸣。此外,嵇康还从琴器之用材、巧匠之制琴、琴的外在文余刻绘、琴的演奏情状、琴曲的音乐发展、琴曲的风格特色以及琴曲之美感等多方面描述了琴的整体之美。这种整体多元之美学界定,是从老庄的自然哲学所发展出来的美学,是由琴的审美活动来宣扬人的独立、自由之本质。
东晋人戴逵,字安道,身兼学者、雕塑家和画家等多重身份,是当时天下闻名的高士。为了求得自由与快乐,戴逵隐居到剡地,纵情山水,以琴会友。武陵王司马唏身居要津,权倾一方。他久闻戴逵的琴名,派手下请戴逵为他弹奏。戴逵生性孤傲,怎肯屈尊去王府!当时一口回绝。司马唏不甘心,又派人软硬兼施去请。戴逵取出琴来,当着来人面,将琴摔得粉碎,凛然道:“你回去告诉你们王爷,戴安道不做王府门下的伶人!”戴逵碎琴不为王门伶人之举,成了以后孤清自重的琴人的楷模。
到了唐代,造琴工艺已经取得突出的成绩,无论在琴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史无前例的进步。那时,民间出现很多造琴的能工巧匠,尤以雷氏一族最为声名显赫,雷俨、雷霄、雷威、雷珏、雷文、雷会、雷迟等,其中,雷威尤为著名。雷威常在大风雷天去深山老林,以听风吹树木的声响,从中辨取造琴良材。雷氏所斫之琴被称为“雷公琴”,苏轼在《杂书琴事》中描述:“其岳不容指,而弦不先文;其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薤叶然。声欲出而溢,徘徊不去,乃有余歆,其精妙如此。”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据文献介绍,古琴所选木材以梧桐居多。琴有琴面和琴底两块木材,这两块木材,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如果琴面琴底用同一种木材,那么这种琴便被称作“纯阳琴”。相对而言,纯阳琴要少一些。琴面用材,多为桐木或杉木。这两种材料质地较松,干透后材质比较稳定,不易变形。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振动性特别好,有助于取音。古代的制琴工匠为了寻找合适的材料,历尽千辛万苦,不惜时日和心血。正所谓“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冈……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畅饮了天地之间的精纯之气,吸纳着日月的美好光辉,这样的材质,才配制琴。
明末广东南海人邝露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之士,他才华出众但负才不羁,年轻时曾中进士,只因骑马冲撞了南海令的车驾而被削名,免去进士资格。邝露能诗善琴,平生珍爱两张名琴,一为唐琴“绿绮台”,一为宋琴“南风”,均是昔日御用珍品。无论是春风得意之时,还是仕途受挫之时,他总是用手中的琴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情趣。后来,清兵南下入粤,邝露以中书舍人的身份参加抗清斗争,与诸将努力死守城池,前后长达十月余。城陷以后,他宁死不降,绝食明志,抱琴而死。后人写下《绿绮琴歌》一诗挽之,诗中有“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之句。邝露在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的同时,也为自己所奏琴曲打上了一个不朽的休止符。
明清独奏乐以七弦琴与琵琶音乐的发展最为突出。作为明清琴乐发达的标志,私人集资刊印琴谱的风气盛行。从15世纪初到19世纪末的500年间,先后刊出的琴谱集在百种以上,真可称得上是“史无前例”。明洪熙元年朱权(明太祖朱元璋十七子)所辑《神奇秘谱》,为现存年代最早的重要琴曲谱集,对于研究隋唐、宋元的琴曲艺术有重要价值;明嘉靖年间琴家汪芝辑《西麓堂琴统》,所收琴乐170曲;明万历四十二年琴家严潋主持编选并刊印的《松弦馆琴谱》,为《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唯一明代琴谱,在琴界有较大影响。
“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古琴的悲恸、欢乐与期盼,都以或悠扬或激越的方式述说,以从容的态度存在,如同蕴含无限的大自然,是华夏文化史上横贯千年的不灭音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