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面对霸凌,别做冷漠的看客
2024-11-25 14:56:00  来源:检察日报

  

  电影《默杀》海报

  初中女生惠君长期遭受校园霸凌高处坠亡,暴行非但没有停止,甚至祸延到闺蜜陈语彤身上。然而,霸凌者也接连殒命于重锤之下。在连环杀人案的背后,难脱嫌疑的人逐一浮出水面:陈语彤的母亲目睹女儿被胶水封嘴却闭口不言,校工林在福看似知晓内情却冷漠疏离,暗中窥探的神秘男吴望看似身陷险境却面露笑容……杀害霸凌者的雨夜屠夫究竟是他们其中的哪一个?调查案件的警官戴国栋似乎被假象蒙蔽,探秘过程中,宗宗藏污纳垢的旧事被揭开,所有人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刚刚上映的影片《默杀》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让我回想起河北邯郸初中生杀人案,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得不考虑,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免受霸凌;在孩子童年成长时期,怎么回应或反击校园霸凌;如何告诉那些霸凌者,你们终将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就电影艺术而言,《默杀》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并不出色,但作为父亲同时作为一名执业律师的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却被吸引并一直很压抑,让人不得不思考更多的问题。

  作为父亲的林在福在痛失爱女惠君之后,他愤怒、绝望。他用手中的一柄铁锤,敲碎魔鬼的头颅。当他被抓捕归案时是不是忏悔过不得而知,但我作为执业律师,站在法律与道德的共同制高点不禁问自己:林在福有错吗?别人指望不上的时候,靠自己保护自己有错吗?林在福通过暴力虐杀复仇,他能解脱吗?这不是简单的以暴制暴,而是怎么让施暴者醒悟,如何让受害者看到希望的大问题。

  李涵作为陈语彤的母亲,亲眼看到女儿被霸凌后惨不忍睹的模样,并且她刚刚与霸凌者擦肩而过——她明明知道女儿受到谁的霸凌,除了请求校长把女儿转回特殊班,竟然没有追究女儿被霸凌的事情。陈语彤与惠君是好朋友,她看到四人组霸凌惠君,本来拿着剪刀要冲过去救人,却被作为母亲的李涵制止了。李涵为什么不去拯救身处“地狱”的女儿,身边所有人更是“视而不见”?历史上无数的悲剧都源于集体沉默,不要认为自己的沉默只是站在灰色地带两不沾,也不要以为自己是持中立态度。在黑与白、善与恶的对立中,沉默就是投降,或许你一时没有尝到沉默的苦果,但不要心存侥幸,因为你和所有人都处在同一场风暴中。作为母亲的李涵对待自己女儿陈语彤的所作所为是爱还是恨?还有李涵对女儿过度保护,以及最后为何从柔弱女子变成藏尸凶手,从慈母变成“虐待儿童”的魔鬼?这些情节不用深思,就给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的感觉。

  再看看电影主要人物陈语彤。5年前的那个雨夜,陈语彤被继父侵害,又目睹母亲被家暴,是她出手杀了继父。影片到此,我们才发现陈语彤才是真正的“狠人”——不要看她表面上弱小无助,是一个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的小女孩。前后两桩案件里,她才是那个关键人物。是陈语彤拿到了录下全部过程的手机,放在惠君的储物柜里,引导林在福发现真相并最终复仇。陈语彤这个孩子,她将来究竟会是一个天使,还是一个恶魔呢?我们作为父母,感同身受,面对纷繁的社会现实,该如何面对这些,该如何引导教育孩子?

  电影《默杀》中三个主要人物,一个身为父亲,一个身为母亲,一个是未成年的孩子。这三个人物就是一个家庭的缩影。影片直击校园霸凌现象,将包括未成年人犯罪、虐待儿童等社会问题再次带到大众面前,呼吁“不仅要为受害者发声,更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在霸凌发生前阻断霸凌行为”,激励所有人发现暴行时勇敢发声,制止暴行。

  遗憾的是,影片中的施暴者、受害者、偷拍者、熟视无睹的房东和牧师等等一系列人物,都成为冷漠的看客。集体的沉默无异于“害人害己”,都成为挥向受害者的一把刀——这把刀,最终也将落到自己身上。唯有一个哑巴女孩,将真相公之于众,这是多么荒唐又值得深思回味。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场戏的最后是女儿抱着妈妈给予安慰。这个姿势很特别,因为如果孩子被欺负了,一般来说是父母抱着孩子。恶劣的环境和特殊的遭遇让陈语彤早熟,她知道发生了什么,她知道妈妈看到自己被霸凌后会是多么心痛与绝望……

  保护未成年人,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青少年校园霸凌事件如何处理,有什么社会效果,我们如何改变未成年人的教育体制,完善司法制度,怎么更好地做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将来的孩子会成为天使还是魔鬼……这是所有看过电影《默杀》的观众不得不思考与追寻的问题。真相可能很残酷,但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部由校园霸凌引起的复仇电影,《默杀》全片充斥着尺度颇大的暴力镜头,具有Cult片的显著特征,其尺度之大,在国产院线片里实属罕见。从艺术角度而言,这种“狂下猛料”的电影可以带来极大的震撼效果,但面对各种不同年龄层观众的院线电影,在没有分级制的前提下,在推出前应该有专门的提示才好。

  许多著名的导演都拥有着经典的Cult电影作品,罗杰·科尔曼、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斯坦利·库布里克、詹姆斯·卡梅隆、杰克·尼科尔森、昆汀·塔伦蒂诺等人便是Cult美学的创造者和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将暴力以美学诗意的方式呈现,《杀死比尔》《低俗小说》《落水狗》《发条橙》《闪灵》等经典甚至破圈影响了一部分的主流审美。如何在艺术风格与思想表达上达到平衡并成就经典,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辑: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