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局里发下来一份文件和一张表格。文件说的是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各单位派工作组包村入户。表格内容都已填好,机关干部要和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局里已安排好帮扶对象,干部们签字认可就行。
签完字,我认真看了一遍表格,我的帮扶对象叫梁峰,年近六十,独居,无经济来源,长年靠低保度日,患有风湿病。
第二天,我买了一些治疗风湿病的药,找到负责结对帮扶工作的局办主任秦渊海:“咱们哪天下村,我好给帮扶对象送药?”秦渊海回答:“快了,等定下来告诉你。”
半个多月没动静,我去办公室问。秦渊海一愣,继而笑道:“前几天局领导已经去过,忘了跟你说,下回吧,下回一定记得。”
又过了半个月,我再次问起入户帮扶的事。秦渊海说:“你别急,回头我组织一起去。”“要不我自己先去得了,早点让人家用上药。”“三百多公里呢,成本太高。再说,局党组一再强调要统一行动,顾全大局。我劝你别太冒尖儿了,省得有人说风凉话。”我心里有气,但也不好再说什么。
半年后,一天上午,我在走廊截住秦渊海:“这都半年了,总得组织一次入户吧,不然脱贫任务得等到啥时候才能完成?”“你急我也急啊,可没办法,这段时间太忙,再等几天吧。”
一等又是几个月,终于盼来秦渊海的电话通知:明天早上七点大门口集合,跟着局领导一起到帮扶点去。
第二天,我凌晨五点就爬起来,简单收拾一下吃点东西,带着药品、礼品和包好的一千元现金出了门,到单位门口时刚刚六点半。
同事老周来了,“你带这么多东西干啥?”“看望帮扶对象,不带东西不合适吧。”“这次不是下村,是到县里开表彰会,咱们都被秦主任推荐成了去年的结对帮扶先进个人,咱们局是先进集体,这是去领奖,你快把东西放回去吧。”
坐在车上,我心里像压了两块板结的水泥,难受得说不出话。发微信问秦渊海:为什么报我先进个人?他回复:只有你给帮扶对象买了药,上级让推荐时,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
我决定任性一次,再不去管别人怎么看,领导怎么想。就在那个周末,我带上所有想带的东西,直奔梁峰家所在的村子。
进了村,跟人打听怎么走,一个小男孩把我带到梁峰家。漂亮的门楼,齐整的四间瓦房,我正想着是不是那孩子领错了地方,院里有人出来,一问正是梁峰。
见我把车上的一堆物品往下卸,梁峰问我干啥。“对不住啊,我其实早该来了,您风湿病好些了吗?”“什么风湿病,我没这毛病啊。”“那结对扶贫的事儿您知道吗?您是我的结对帮扶对象,这是给您的东西和钱,请一定收下。”
梁峰一拍脑门:“想起来了,村里是讲过。不过只说应付一下,填填表而已。我日子还行,身体也没大毛病,两个儿子在城里工作,让我进城可我住不惯,所以你的钱和东西我不能要。”
我呆立片刻:“那您给找一户需要帮助的人家吧。”
“你要送就给村东铁柱,他爹妈有病不能下地干活,老婆精神不正常,他一个人打工养活一家,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走吧,我这就带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