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歧视者画像
2018-08-10 09:48:00  来源:检察日报
 

  1954年版法国电影《红与黑》

  电影《隐藏人物》塑造了三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杰出女性形象

  桐野夏生的作品大都针对社会中隐性的阶级歧视问题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讲述了与中国电影《我不是药神》稍许类似的故事,但前者的主题更侧重于歧视和反歧视

  歧视引发冲突,这是戏剧冲突最好的素材。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形象,就是对犹太人歧视的最好注脚。当萨罗里诺知道了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一磅肉”的契约时,问夏洛克:“我相信,他要是不能按时偿还借款,你一定不会要他的肉的,那有什么用呢?”

  夏洛克生气地答:“他曾经羞辱过我,挖苦我的亏损,讥笑我的盈余,侮辱我的民族,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性吗?……要是一个犹太人侮辱了基督徒,那他怎样表现他的谦逊?”在人们眼中慷慨仁慈,“借钱给人不取利钱”的安东尼奥,在夏洛克眼中却是另一个形象。

  正是一种无所不在的歧视,构成了这部伟大戏剧的核心。

  一

  据研究,种族歧视始于古罗马帝国时代的自感优越主义者。

  种族歧视的现代形式是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开始的,主要包括剥夺选举权、受教育权和其他权利,压低工资,任意逮捕、拷打甚至杀害,强行限制在“保留地”内居住等等。

  以种族歧视为题材的电影作品浩如烟海,《辛德勒的名单》《隐藏人物》《为奴十二载》《黑色八月》……在这些讲述种族歧视的作品中,2017年奥斯卡获奖影片《底特律》则用一种“以小搏大”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整整50年前底特律黑人骚乱事件的社会状态。

  1967年7月23日,警方扫荡一间黑人区的酒吧,酒吧中黑人顾客居多,当时又正为一个越战归来的士兵接风,所以一次“抄查非法营运小酒馆”的行动,在醉酒顾客的不理智行为、警方的粗暴言行、围观路人的煽动下,酿成了一次种族冲突骚乱。骚乱持续了5天,造成43人死亡,467人受伤,超过7200人被捕。

  影片中,巡警克劳斯是一位对黑人有着严重歧视倾向的白人,克劳斯在影片开篇就开枪杀死了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黑人,后来又射杀了玩枪走火的黑人卡尔。而且,克劳斯不仅杀死了卡尔,还在卡尔旁边放了一把刀,诬陷卡尔想要持刀抢枪。此外,克劳斯还和同事们一起将旅馆里的房客排成一排,随意殴打和侮辱。

  影片从警察进入旅馆,就开始了一场长达40分钟的戏剧高潮。剧烈晃动的镜头、血腥暴力的场面和施压者“我有权力我说什么你们就是什么”的霸道,让观众感到一种巨大的恐惧,那种因为肤色、身份处于底层而任人宰割的恐惧。这几乎是所有关于种族歧视的作品的共同点。

  电影《撞车》则是由无数的“巧合”组成的故事情节:一个黑人电视导演和他的妻子,莫名其妙地因为莫须有的违章驾驶受到了白人警察的侮辱;看似该受到谴责的警察却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那名曾遭他侮辱的黑人妇女;老实巴交的波斯商店店主,却差点谋杀了有着刺青的墨西哥修锁匠;地区检察官和他的妻子被抢吉普车后只能把怨气发泄到无辜的修锁匠身上……在短短的36个小时内,偏见与歧视把素昧平生的一群人推入了多米诺式的情绪深渊之中。

  被称为“优生学之父”的弗朗西斯高尔顿的优生学理论,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种族歧视的理论基础。高尔顿统计了从1660年到1865年间286位著名的英国法官,发现九分之一有父子或兄弟关系。他得出结论:当法官的能力是遗传的,这些法官天生就继承了当法官必备的品质。虽然统计学理论已经推翻他的结论,但其理论却成为纳粹德国种族屠杀的推手。

  虽然种族歧视如今已然成为“政治不正确”的象征,但在2003年麻省理工学院与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的调查中却发现,当地的工作单位在招聘时存在广泛的种族歧视。名字“听起来像黑人”的应聘者得到面试的机会会比名字“听起来像白人”的应聘者少50%……

  二

  种族歧视之外,最为人所诟病的是性别歧视——尤指对女性的歧视。对女性的歧视,中外皆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孔子就说过:“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中国古代的“三从四德”更将女性作为依赖于男性的无人格者。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曾经说过:“女性之所以为女性是由于某种优良品种的缺乏。”尼采则认为“女人是上帝犯的第二个错误”。

  三千年的父系文明没有给两性提供过真正平等的机会。英国社会哲学家吉登斯指出:性别差异很少是中性的,男人的角色通常比女人的角色被赋予更高的价值和更高的回报,“性别之间普遍的劳动分工导致男人和女人在权力、声望和财富上呈现不平等的地位”。

  这种反对不平等以及对平等的渴望和呼吁,成为许多伟大作品的主题。

  在中国热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从体育题材出发,讲述了一个打破印度传统的故事。紧凑的剧情安排,精彩的角色形象,令这个励志故事显得真实而不乏温情感。而故事背后,反映出的是印度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问题。电影意在呼吁更多的女性选择自己的人生,唤醒女性的自主意识。

  另一部印度电影《没有女人的国家》则以最直接的方式,抨击了印度社会歧视女婴传统的恐怖:女主角被抬进产房,她的丈夫在外面焦急地踱步,突然听婴儿啼哭声,当他听到“是女孩”时,接过婴儿,马上把她扔进井里溺死。他喃喃说:“明年一定要生个男孩!”然而,这种滥杀女婴之风,使许多乡村和城镇里都匮乏新娘。本片女主角卡尔基到了出嫁年龄,她的父亲向男方提出10万卢比的聘礼,谁知一家出了50万卢比,要让卡尔基做他膝下5个儿子的妻子……

  中国电影人在1979年曾经拍摄了一部《甜蜜的事业》,讲述了一位已经有5个女儿的唐二婶因为思想老旧想继续生儿子,让一家人不胜其烦。这部电影的最可贵之处,是传达出中国当代社会一以贯之的男女平等思想,虽然现实中的歧视依然存在,但只能以一种隐性的方式。

  2013年,一部在全球斩获了百亿人民币票房的《冰雪奇缘》不仅让我们欣赏到迪士尼动画片的壮观与激情,它更拥有很独特视角:以两个女性主角聚焦于姐妹情,而不是传统的王子公主幸福地在一起。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冰雪奇缘》是为数不多的、通过了Bechdel测试的影片。

  这个测试用美国卡通画家Alison Bechdel的名字命名,她在1985年的一部作品中提到这一测试,测试包括三个问题:电影中是否有两个有名有姓的女角色?她们和对方说话了吗?她们除了谈论男人以外还有讨论别的事情吗?

  按照这个标准,《乱世佳人》《末路狂花》《饥饿游戏》《神奇女侠》等得以通过——女性电影人的地位相比几十年前那个女星们纷纷得用湿身、裸露等方式增加电影吸引力的年代已经提高了太多,超级英雄系列电影最近几年也开始以女性为第一主角。

  无独有偶,2017年,IBM印度研究院尝试建立一个数据集,分析4000部宝莱坞电影中的性别比例和人物关系,想以此搞清楚电影中的性别歧视状况到底有多严重。

  一项由圣丹斯协会发起、南加州大学传媒学院完成的调查显示,在2012年票房收入最高的100部电影的共1228名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中,仅有16.7%是女性。今天,世界电影领域已经拥有迪加纳、凯瑟琳肯尼迪等优秀女制片人,但是大数据告诉我们,还是男性主宰了制片界。

  三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取材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闻》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于连的失败不必然是个性的失败,而是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决不容忍于连那样的人来实现他的宏愿。

  被称为“日本女性版的司汤达”的日本著名作家桐野夏生的小说,往往从社会罪案上去搜集素材资料,又或是针对不同阶层的人物角色,去处理社会中隐性的阶级歧视问题。她在散文集《白蛇教异端审问》中声称,她时常出席一些法庭上的杀人事件公听会找寻灵感——这与司汤达的创作异曲同工。

  桐野夏生的小说《异常》以日本东电OL杀人事件为蓝本:1997年春天,一位名校大学毕业且于一流企业东京电力上班的女主管渡边泰子,被人在廉价公寓杀死。桐野夏生笔下的主人公佐藤和惠在学校的时候过得很辛苦。因为是插班生,姿色一般、天赋一般的她成了同学中的笑柄。她爱慕虚荣,一心想进入主流圈子,但她越努力,离她们越远。佐藤的价值观来自精明、算计、刻薄的父亲,这位父亲拼命向女儿灌输各种“成功学”。作品让读者直面现实并思考平凡人在往上爬、一心希望成为“精英”过程中所承受的歧视冲突,当中要面对的欺凌乃至屈辱,往往可以带来扭曲人心残害本性的严重后果。

  她的小说中,充满了不满个人的阶级命运,奋起迎击的逆流者。《主妇杀人事件》中一众平凡的主妇,忽然由工厂女工变成分尸的合伙人;《对不起,妈妈!》则揭示以通过一连串杀人来抗击出身及背景的不幸人生——因为阶级歧视而发起的反击,不少是从低下层出发,然后通过犯罪的形式去完成某种程度的“复仇”。人性和社会的巨大伤痛,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桐野夏生的作品证明,批判现实主义的光芒,永远不会被磨灭。

  2011年,一部名为《阿拉卡山》的宝莱坞影片在印度的三个省遭遇禁放,原因在于电影涉及印度社会在就业与教育方面的特定种姓“定额预留制度”。特定种姓“定额预留制度”是为了防止种族与性别歧视,政府实施的“扶弱政策”,要求所有企业和学校按照比例为弱势民族和特定种姓的人预留职位。印度北方的这三个省认为电影反映这一主题构成了歧视。这部电影的导演普加西哲则否认这部影片丑化了“贱民”形象,“在印度,有一些人从这种预留机制中获益,也有些人因为这种政策而丧失了机会。预留和分配制度是印度的现实。这基本上就是印度人和印度人之间的战争,我只是想通过在我的电影里展示这样的现实来弥补阶层与阶层之间的隔阂。”这部影片的海报被反对者撕下,他们同时号召抵制在片中扮演来自底层的“贱民阶层”的演员……

  茨威格《异端的权利》中,势单力薄的人道主义者卡斯特利奥面对加尔文的迫害,毫无畏惧地说:“请容忍我们在有关教义上和你少许的分歧吧。两个虔诚的人,在观点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心灵上是一致的,这难道不可能吗?”歧视有着广泛的领域,涵盖种族、性别、阶级、宗教、职业、地域、年龄、文化、意识形态等等。而歧视往往不是一种单一的类别,它是多种背景的杂糅。法国纪录片《人类》让“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在镜头前说话”,其中的一个墨西哥男人说:“在我们墨西哥,女人必须崇拜她的男人!”那么,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观众,会否因此歧视“墨西哥的男人”呢?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也都需要吐故纳新。

  社会心理学认为,“歧视是由偏见引起的”。只有破除偏见,才可能破除歧视。

  编辑: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