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灌云县检察院念好“多、快、好”三字诀 推动司法救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8-07-30 10:02:00  来源:

   2016年以来,灌云县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部署要求和《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试行)》规定,坚持救助数量、效率、效果并重,念好多、快、好三字诀,推动司法救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共成功救助50人,发放救助金63.1万元,办理的蒋某司法救助案被省检察院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十大维护残疾人权益案,被市政法委评为全市十大执法司法典型案例

  一、内外发力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做到救助数量根据高检院司法救助工作三个全面的要求,把扩大救助规模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强化对外宣传,不断拓展案源。针对司法救助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基层群众不了解的现状,综合运用接访、走访、下访及微信、微博新媒体宣传等方式,深入广泛宣传检察机关司法救助政策规定,鼓励符合救助条件的群众主动申请救助,不断拓展案件来源。转变工作理念,强化主动救助。切实转变司法救助工作理念,从坐等申请向主动救助转变,坚持申请人申请救助与检察机关主动救助相结合、以检察机关主动救助为主的救助模式,以加大主动救助力度有效做大救助规模。如该院针对该县西部地区贫困人口较多、信息闭塞等实际情况,主动深入基层上门找案,对于符合救助条件但没有及时申请的群众,主动告知救助权利,帮助办理救助申请,做到应救尽救,努力使所有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得到及时救助。2016年以来,该院实施司法救助人数、救助金额均位居全省基层院前列。 

  二、内外结合健全工作机制,着力保障救助速度针对司法救助应急性强的特点和对救助速度的强烈需求,该院坚持内外结合,着力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构建受理快、审查快、报批快、发放快的四快模式,保障司法救助高效办理、快速见效。建立内部协作机制,确保受理快、审查快。出台《司法救助案件快速办理工作办法》,将救助案件线索关口前移至案管中心受案环节,规定案管中心在接收案件时,对被害人为贫困户、残疾人、未成年人、军人军属等四类人群的案件,及时向控申部门通报案件情况,控申部门立即对当事人及其近亲属是否符合救助条件进行初步审查,做到早发现、早受理、快审查。建立外部协作机制,确保报批快、发放快。积极主动向政法委请示汇报、争取支持,加强与地方民政、财政、乡镇基层组织等机关和组织在资格审核、救助金发放等方面的沟通协调,打通司法救助报批、救助金发放绿色通道,使救助对象早日拿到救急钱。通过建立四快模式,该院司法救助案件从受理到提请救助的办理周期均在10天以内,从检察机关受理到救助金发放的平均周期仅为20天。 

  三、多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实现救助效果坚持效果导向,强化司法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和跟踪救助,切实发挥司法救助最大效能,确保取得良好、长期成效。强化救助工作衔接。积极探索司法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与县民政、卫健、教育、共青团、残联等10家单位联合会签《关于建立国家司法救助与其他救助衔接机制的意见》,建立“1+10”救助机制,与县扶贫办会签《关于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和脱贫攻坚衔接机制的实施办法》,通过司法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和综合运用,打造多元化救助体系,为救助对象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救助帮扶。2016年以来,共为14名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2名未成年人、15名残疾人、3名涉军家属提供司法救助,建议相关单位为救助对象减免医疗费用45万余元,提供红十字会临时救助2万元,为6名救助对象解决低保待遇,为4名未成年救助对象减免学杂费,为3名救助对象提供无偿法律援助,为2名残疾救助对象配备了助听器及轮椅、假肢等康复器具“1+10”救助机制及工作成效被《检察日报》宣传报道。强化长期跟踪帮扶。坚持一次救济、终身关怀的工作理念,通过家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对救助对象进行常态化跟踪回访,了解救助对象生产生活情况,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救助对象真正脱困。如该院定期联合县扶贫办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救助对象进行回访,积极推动帮助低收入户脱贫,2名救助对象在基层组织的帮助下建起了草帘加工及藕粉加工作坊,有效摆脱了贫困;根据回访救助对象蒋某时了解到的其因听力残疾导致就业困难问题,依托“1+10”救助机制协调县残联为其免费配置了3.2万元的助听器,帮助其找到一份月收入2500余元的工作,有效解决了其生活困难。 

  编辑: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