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年头
2018-02-09 09:16: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李华

   进入腊月,男女老少都想着要置办年货、打扮自己来迎接新年的到来。“有钱无钱,剃头过年”。为图吉利,年三十前剃个年头、洗个年澡,洗除晦气,来年给自己带来好运,成为人们最朴素的愿望。

  剃年头起源何时何地不得而知,但这一风俗无疑是我国年俗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为何赶在过年前剃年头,最早听老辈们讲,因为正月里剃头不吉利,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才能再剃头。这个讲究来自一则典故:清代之前男子从不理发,清朝入关后,官方要求剃掉前额的头发,在脑后扎一条辫子。一些人怀着对明王朝的怀念私下约定:每到正月里,大家都不剃头,以此追忆旧朝传统,并将这个行动定名为“思旧”。随着时间的流逝,“思旧”的情绪淡化了,谐音附会为“死舅”,遂有了这条流传至今的民俗。如今,人们已不相信这个讲法了,更多是沿袭着一种悠久的文化。

  我小时候在农村时,那里对剃年头有些讲究——剃年头的具体时间要看日子,选好了吉日才能去剃头。我们那里的男人男孩都是包给一个剃头师傅打理。师傅姓戴,高个子的中年男人,每次来时拎一个剔透的剃头箱子,然后走家串户。这样剃头的价钱一般比正规的理发店和剃头挑子的都低,到了年节,一站住脚,可以连续剃一家人的头发,那时候家里有三四个孩子很正常。每年到腊月,戴师傅第一次到村剃头时就通知到每家每户,具体是什么时候到哪家,就像安排好的日程表,然后用几天时间将村里面男子的年头一一剃完。村民中剃分头、小平头居多,也有的干脆剃个光头,还有的妇女也来凑个热闹剪个运动头什么的。

  戴师傅给村民们集中剃头的那段日子,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就是盛大的节日,而箱子对孩子们更是充满诱惑和好奇,他们往往乘师傅不备,偷着打开箱子去翻看里面的东西。戴师傅的剃头箱子其实很普通,木制的,红褐色箱体,上面嵌着两只被时光磨得又光又亮的黄铜把。箱子里面装着各种剃头工具,推子、长刀口剪子、挡刀布等等,那折起的刮胡刀常常插在他的中山装上衣口袋中。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年,村里演话剧《海霞》,缺少道具,剧团便将那只剃头箱子借去,当作剧中瘸腿特务刘阿太的道具。戏剧好看,而那箱子则在很长时间里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听母亲说,我自小就不喜欢剃头,护头特厉害。在我看来,剃头时坐在那里不能乱动,完全听任剃头师傅的摆布,浑身不自在,而头发楂一旦掉入领子里扎人难受,遇到手动推子夹头发更是疼得要命,一副受刑受罪的感觉。那时,我护头护得连剃头师傅都怕见到我。尽管我不喜欢,但每年过年前剃年头仍然是一件必做的事情,不管是自愿还是被动的。

  如今的生活水平早已今非昔比,要想剪头发实在太方便。大街两旁时尚的理发屋、美发中心比比皆是,美发项目也是丰富多彩,花样百出,剃个平头分头的太简单了,复杂一点的有离子烫、卷头发、拉直板等。腊月也是美发行业生意最好的月份,从早到晚,人流不息。

  无论什么年代,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不会停止,时至腊月,年味越来越浓,剃个头洗个澡,干干净净过大年,家家户户喜相聚,这就是咱中国老百姓一贯的风俗和心愿。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西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王强  

上下篇导读

 · 如果你想来这里
 · 赶年集
 · 自由阅读的时代
 · 腊八粥
 · 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