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奇妙的文学之旅
2017-11-24 10:05: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张立

   11月21日是农历十月初四,天边一弯新月刚刚升起,走进位于北京东直门外大街15号的欧盟驻华大使馆,伽利略厅已是人群熙攘。除了中国人,更多的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德国的、法国的、意大利的、捷克的、克罗地亚的……欧盟拥有28个成员国,这些人虽然来自不同国度,但都同属欧盟。一场奇妙的文学之旅就在这浓重的异域风情中展开。

  这是2017首届中欧国际文学节的开幕仪式。欧盟与中国的交流活动很多,比如中欧电影节连续举办了十多年,久负盛名。之前并没有专门的文学领域之间的交流,这次是首届。欧盟驻华大使史伟先生为开幕式致辞表示,文学节在北京和成都两地举办,涵盖小说家、诗人、短篇小说作家,展开一系列活动和讨论,展示中国与欧洲当代文学的领先人物,使他们彼此交流思想,近距离接触读者和听众,庆祝中欧文化的多样性。

  开幕仪式上,来自奥地利、比利时、克罗地亚、希腊、意大利、立陶宛、卢森堡、斯洛伐克的8位欧洲作家逐一登台亮相,各作一分钟演讲。来自中国的阿乙、陈楸帆、鲁敏、文珍、朱文颖5位作家也登台作一分钟讲演。讲演之后,阿乙、鲁敏、卢森堡的Guy,比利时的Isabelle四位作家集体回答了两位热心读者的提问。从这讲演和回答中,让人感到了异域文学间的交流带来的奇妙。

  说句实在话,对欧洲文学乃至西方文学的认知,往往是从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来获得新知,更多的是停留在那些流传已广的经典著作,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卡夫卡、莫泊桑、雨果。这些文学家的著作是不朽的,但这些文学家早已作古多年。对于中国文学,更多强调的也是读经典,四大名著皆为古典文学,最近的一部《红楼梦》也是明末清初。而近期关注的,是鲁迅、郁达夫、朱自清、巴金,再近就是贾平凹、路遥、陈忠实、张贤亮等人。最近的路遥、陈忠实、张贤亮也已不在人世,剩余的都是垂老之人,难得见其出现在媒体上。

  这次中欧文学家之间的交流,则是令人耳目一新。其一,来自异域的文学家,打开了一扇窥视精彩的当代欧洲文学之窗。他们是活跃在当今欧洲文坛的文学家,有的是小说家,有的是诗人,有的是翻译,有的是散文家。他们的发言有的风趣幽默,有的则条理清晰。来自意大利的Paolo说,意大利的作家多,读者少,每个人都爱写作,他很荣幸能被选中来到这里参加文学节。来自克罗地亚的Jasna是作家的同时又是经济学教授,她的发言竟然提到了“一带一路”,说文学的交流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部分,这与我们所提的“人心相通”是一致的。

  其二,这是一场当代新生代作家之间的对话,是活跃思维的交流。5位中国作家都是新生代,不是70后就是80后。两位男作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是80后科幻作家陈楸帆。他说,科幻小说过去在中国,被认为是儿童文学或是非主流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幻文学作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另一位是70后作家阿乙。阿乙的履历强调曾任职警察五年,之后担任体育记者,然后成为一名作家。他的发言很幽默,说阅读名著时就是与作者对话,有一种想与作者交流的冲动,可惜这些作者都死了。他说,中国地铁中读书的人虽然不多,但在火车站等车和医院住院的人,读书的人很多,这说明在舟车劳顿或病痛中,文学会给人们带来力量。

  很幸运,我们不再像阿乙说的那样只能与死去的作家在作品中交流,而是与这些文坛新生力量的交流,同时又是跨越国界的交流。

  编辑:王强